20.關于探索DNA是遺傳物質(zhì)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肺炎雙球菌的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說明高溫滅活S型菌的DNA分子結構未被破壞
B.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zhuǎn)化實驗中,R型菌轉(zhuǎn)化為S型菌的實質(zhì)是基因突變
C.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若32P標記組的上清液放射性較高,可能是攪拌不充分
D.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35S標記組的子代噬菌體不含35S,說明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

分析 1、肺炎雙球菌轉(zhuǎn)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zhuǎn)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zhuǎn)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zhuǎn)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zhuǎn)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解答 解:A、格里菲斯的肺炎雙球菌體外轉(zhuǎn)化實驗說明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zhuǎn)化因子”,其分子結構未被破壞,A正確;
B、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體內(nèi)轉(zhuǎn)化實驗中,R型菌轉(zhuǎn)化為S型菌的實質(zhì)是基因重組,B錯誤;
C、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讓其侵染大腸桿菌后攪拌并離心,由于上清液中有部分噬菌體未侵入大腸桿菌,或者由于培養(yǎng)時間過長,復制增殖后的噬菌體從大腸桿菌體內(nèi)釋放出來,從而導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較高,C錯誤;
D、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35S標記組的子代噬菌體不含35S,原因是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zhì)沒有進入細菌,因此不能證明蛋白質(zhì)不是遺傳物質(zhì),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肺炎雙球菌轉(zhuǎn)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下面列舉了9種生物,請結合上圖回答問題:
①乳酸桿菌     ②發(fā)菜      ③酵母菌     ④藍藻    ⑤根霉菌   
⑥埃博拉病毒   ⑦蘋果樹    ⑧HIV        ⑨變形蟲
其中與甲圖同類的生物有①②④,它們與圖乙所示細胞之間最主要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甲、乙兩細胞相似之處為都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核糖體、DNA(至少答3點),由此看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具有統(tǒng)一性.
(3)乙細胞中的DNA與蛋白質(zhì)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
(4)生物科技興趣小組欲觀察細胞乙的形態(tài)結構,在一架光學顯微鏡的鏡盒里有4個鏡頭,甲、乙一端有螺紋,甲較長、乙較短;丙、丁無螺紋,丙較長、丁較短.則放大倍數(shù)最大的鏡頭組合是甲和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于組成細胞的元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中的Fe,Mn,Zn,Cu屬于微量元素
B.占人體細胞鮮重最多的元素是O
C.缺少微量元素Mg,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減弱
D.細胞中的C,H,O,N含量最多,C是細胞中最基本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光合作用中,CO2+C5(即RuBP)→2C3需要RuBP羧化酶催化.為測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學習小組從菠菜葉中提取該酶用于催化C514CO2的反應,并檢測產(chǎn)物中14C3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上述反應的場所在菠菜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基質(zhì)中
B.RuBP羧化酶催化時,需要在無光條件下進行
C.該實驗中酶活性的測定運用了同位素標記法
D.單位時間內(nèi)14C3放射性越高,RuBP羧化酶的活性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下列哪項不是F2產(chǎn)生典型性狀分離比的必備條件( 。
A.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機會均等
B.環(huán)境對基因型表達的影響程度相同
C.控制不同性狀基因的分離與組合互不干擾
D.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均不位于性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研究細胞周期,科研人員先利用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某種細胞,一段時間后再移至普通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不同時間取樣分析結果如圖.請回答:
(1)該種細胞一個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為10h.圖中哪幾段時間DNA分子穩(wěn)定性最低,適于進行誘發(fā)突變?AB和DE (用圖中字母表示).
(2)圖中F時被標記的細胞比例減少的原因是依據(jù)DNA半保留復制特點,細胞增殖第一次,100%的細胞被標記,以后隨著細胞增殖次數(shù)的增加,被標記的細胞數(shù)目不變,不被標記的細胞開始出現(xiàn)并逐漸增多;圖中G時被標記的細胞數(shù)目減少的原因是隨著培養(yǎng)識記的延長,被標記的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并逐漸衰老、凋亡.
(3)癌細胞的細胞周期比正常細胞短,這是由原癌基因突變導致的.
(4)如要探究某藥物抑制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體形成的最適濃度,可選用處于圖中第一次分裂B時(用圖中字母表示)細胞.請寫出簡單的設計思路:設置不同濃度梯度的該藥物,分別對圖中B時細胞進行處理,然后制成裝片觀察并比較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哪一項屬于拉馬克進化學說的內(nèi)容( 。
A.過度繁殖B.生存斗爭C.適者生存D.用進廢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致病性極強的細菌甲通過呼吸道感染動物乙后,其外毒素可引起乙的B淋巴細胞破裂,T淋巴細胞功能喪失,導致其患腫瘤病,病患動物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給新生的乙個體接種甲疫苗可預防該腫瘤病.(說明:致病性極強的細菌甲外毒素由α和β兩個亞單位組成,其中β亞單位無毒性,但能促進α亞單位進入宿主細胞發(fā)揮毒性作用.)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感染病菌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的原因是免疫功能完全喪失
B..新生的乙個體接種甲疫苗后,機體會產(chǎn)生抗體、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等
C..接種甲疫苗的兒童,再次接觸該細菌時,記憶B細胞會產(chǎn)生大量抗體
D..研制疫苗時應選擇該細菌外毒素的α亞單位或外毒素的β亞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圖甲是某化合物(以下稱化合物甲)的結構簡圖,圖乙是物質(zhì)通過細胞膜出入細胞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各標號中肽鍵是④,化合物甲的確切名稱是三肽.
(2)構成化合物甲的單體有3種,這些單體形成化合物甲時發(fā)生的反應叫做脫水縮合,此反應是在細胞的核糖體中進行的.
(3)如果圖乙代表細胞膜,則圖乙的上方 (填“上方”或“下方”)是細胞膜的外側(cè),A和B分別指的是載體蛋白(蛋白質(zhì)) 磷脂雙分子層.
(4)制備細胞膜常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作材料的原因是其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
(5)科學家曾將番茄和水稻分別培養(yǎng)在含有Mg2+、Ca2+和SiO44-的培養(yǎng)液中,一段時間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卻幾乎不吸收SiO44-,水稻則吸收了大量的SiO44-.這說明細胞膜的功能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