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假說-演繹法和類比推理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類在探索基因神秘蹤跡的歷程中,進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提出了生物的性狀由遺傳因子(基因)控制
②1903年薩頓研究蝗蟲的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
③1910年摩爾根進行果蠅雜交實驗:找到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
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依次為( 。
A.①假說-演繹法、诩僬f-演繹法、垲惐韧评
B.①假說-演繹法、陬惐韧评怼、垲惐韧评
C.①假說-演繹法、陬惐韧评怼、奂僬f-演繹法
D.①類比推理、诩僬f-演繹法、垲惐韧评

分析 1、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2、“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發(fā)現(xiàn)歷程:薩頓通過類比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之后,摩爾根以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解答 解:①孟德爾提出遺傳定律時采用了假說-演繹法;
②薩頓采用類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③摩爾根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故選:C.

點評 本題知識點簡單,考查孟德爾遺傳實驗、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探索歷程,要求考生識記孟德爾遺傳實驗的過程及采用的方法;識記“基因在染色體”的探索歷程,明確薩頓采用的是類比推理法,摩爾根采用的是假說-演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組成細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
A.CB.C、H、OC.C、H、O、ND.C、H、O、N、P、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是有關種群特征的概念圖,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①表示種群密度,是制約種群增長的因素之一
B.春運期間,北京市的人口數(shù)量變化主要取決于遷入率、遷出率
C.預測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主要依據(jù)是②③④⑤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破壞了正常的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①~④表示某細胞的部分細胞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圖是高倍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亞顯微結構
B.從圖示可確定該細胞只能是動物細胞
C.結構①中含有少量的DNA分子
D.結構③具有雙層膜,有合成脂質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植物細胞,都能看到的結構是(  )
A.赤道板、染色體、細胞膜B.紡錘絲、赤道板、染色體
C.細胞壁、染色體、紡錘體D.細胞壁、核膜、著絲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馬歇爾和沃倫因對引起胃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請問幽門螺旋桿菌與藍藻的共同特點是(  )
A.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B.不具核膜,但有DNA和蛋白質結合的染色體
C.遺傳物質主要在擬核區(qū)
D.都營寄生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在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三種有機物的檢測實驗中,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檢測蛋白質時不需要加熱
B.在三種物質中,只有脂肪的檢測可能需要使用顯微鏡
C.檢測還原糖所用試劑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將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勻
D.在無色還原糖溶液中加入相應試劑后,如果不加熱直接觀察,溶液呈無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一般來說,動物細胞體外培養(yǎng)需要滿足以下哪些條件( 。
①無毒的環(huán)境 ②無菌的環(huán)境 ③合成培養(yǎng)基需加血清、血漿
④溫度與動物體溫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
⑥CO2能調節(jié)培養(yǎng)液PH.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海南省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植物細胞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都是通過氣孔吸收的

B.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體和DNA

C.動物細胞內(nèi)的轉運RNA只含有反密碼子的三個堿基

D.精原細胞、初級卵母細胞、根尖分生區(qū)細胞都有細胞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