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4616  114624  114630  114634  114640  114642  114646  114652  114654  114660  114666  114670  114672  114676  114682  114684  114690  114694  114696  114700  114702  114706  114708  114710  114711  114712  114714  114715  114716  114718  114720  114724  114726  114730  114732  114736  114742  114744  114750  114754  114756  114760  114766  114772  114774  114780  114784  114786  114792  114796  114802  114810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植物細胞在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能正確表示細胞吸水速率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有關細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光合作用中,碳的轉移方向是CO2→C5→(CH2O)
B.脂肪分子中含氫比糖類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C.氨基酸脫水縮合產生水,水中的氧來自氨基酸的羧基
D.RNA和DNA主要組成元素的種類不同,堿基種類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外科手術器械和罐頭食品的滅菌處理,標準是要能夠殺死( 。
A.球菌B.桿菌C.螺旋菌D.芽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研究背景】在畜禽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生素可減少畜禽機體對抗有害微生物的消耗,降低畜禽機體感染疾病概率,故而被養(yǎng)殖場廣泛使用.但是飼料中添加使用抗生素不當會直接危害人體和畜禽的健康.我國科學家耗費多年心血研發(fā)的專利“無抗生素微生物發(fā)酵飼料技術”,實現了生雞的全程無抗生素飼養(yǎng).這項技術被譽為“飼料工業(yè)的一場革命”,用這種發(fā)酵飼料喂養(yǎng)的雞被稱為“無抗雞”.
【實驗原理】據研究表明,飼料中使用某種特定的芽孢桿菌能促使酵母菌和乳酸菌大量繁殖,占數量優(yōu)勢,同時有效殺死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等有害菌.隨著酵母菌、乳酸菌生長代謝,飼料中一些大分子物質不斷被降解,一些小肽、游離氨基酸和維生素數量在不斷增加,因而飼料營養(yǎng)價值得到提升.
【實驗設計】
實驗組別(X)添加的成分實驗變量(Y)
Y0Y1  Y2  Y3
對照組(X1)飼料無菌水生產用菌粉
實驗組(X2)飼料外源芽孢桿菌生產用菌粉
【實驗結果】

(1)在包裝好的飼料包中,用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制成的生產用菌粉中首先增殖的微生物、pH的變化趨勢是B.
A.酵母菌 上升   B.酵母菌  下降       C.乳酸菌 上升   D.乳酸菌  下降
(2)在本實驗中,若Y0為實驗前各菌種的數量,那么Y1、Y2、Y3表示不同時間測量的各菌種的數量.
(3)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本實驗證明了在飼料中添加外源芽孢桿菌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但對乳酸菌卻無影響.
【實驗擴展】
(4)若想進一步了解飼喂該發(fā)酵飼料與原添加抗生素的飼料對雞的生長速度的影響,需進一步設計實驗驗證.請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合適的項目并按實驗的先后排序(可重復)①③⑤⑦③或①③⑥⑦③.
①生長狀況相似的小雞若干,分組     ②生長狀況相似的母雞若干,分組
③測量各組雞的平均體重             ④分別飼喂普通飼料和發(fā)酵飼料
⑤分別飼喂抗生素飼料和發(fā)酵飼料     ⑥分別飼喂普通飼料、抗生素飼料和發(fā)酵飼料
⑦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喂養(yǎng)一段時間
(5)青霉素能殺滅細菌的原理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從而使細菌的繁殖受影響.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原因是抗生素對細菌的抗藥性進行了定向選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是人體內環(huán)境自穩(wěn)態(tài)的部分調控簡圖,圖中大寫字母表示相應器官,小寫字母表示相應物質,數字表示生理過程.
(1)寫出下列符號名稱:
A下丘腦B胰島D垂體.
(2)b主要作用的靶細胞或組織有肝臟細胞、脂肪細胞等(寫出其中2種).嚴重饑餓時,人體調節(jié)血糖水平的路徑主要是④→⑤→⑥和⑦→⑧和A→肝臟,而非平時的主要路徑①→②→③,試從神經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說明其生理意義是神經調控迅速,且腎上腺具有協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基因工程操作步驟中,需要從受體細胞群中篩選出已獲得目的基因的細胞,如圖中①-③示一種篩選方法的過程.pBR322質粒含有兩個抗性基因,分別是Ampr(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和Tetr(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其中在Tetr抗性基因上有下列目的基因的插入位點(插入將導致Tetr抗性基因功能性失活),請回答:

(1)如圖中①過程所需的酶除DNA連接酶以外,需要的限制酶是EcoRVSal1.
(2)經過①過程,pBR322質?赡艹霈F的兩種結果:A1是重組質粒 A2是沒有發(fā)生重組的質粒.
(3)經過導入過程,B(受體細菌)可能出現結果是ABCD(多選)
A.導入未成功的細菌                   B.含A1的細菌
C.含A2的細菌                        D.含A1和A2的細菌
(4)②過程表示用含四環(huán)素(使細胞停止生長,但不致死)和環(huán)絲氨酸(使生長的細胞致死)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細菌甲,則培養(yǎng)結果C表示在培養(yǎng)基中可能存活的細菌包括導入不成功的細菌和導入了重組質粒的細菌.
(5)若要進一步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受體細胞D,則③過程需要做的處理是(請參照過程②的方法)將存活的細菌轉移到含氨芐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相互接觸并進行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在神經系統(tǒng)正常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調節(jié)控制作用,根據對下一級神經元活動的影響,可以把突觸分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如圖1和圖2是分別表示這兩種突觸作用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遞質合成后首先貯存在突觸小泡內,以防止被細胞內其他酶系所破壞.當興奮抵達神經末梢時遞質釋放,并與位于突觸后 (填“前”或“后”)膜上的受體結合.
在圖1中,當某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引起Na+大量內流,使后膜的電位逆轉成外負內正,從而發(fā)生興奮,而在圖2中,當另一種遞質與受體結合時卻使Cl-內流,由于抑制了突觸后神經元動作電位 (填“靜息電位”或“動作電位”)的產生,所以無法產生興奮.
(2)氨基丁酸(GABA)是腦內主要的抑制性遞質,突觸釋放的GABA在體內可被氨基丁酸轉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發(fā)現癲癇病人體內GABA的量不正常,若將氨基丁酸轉氨酶的抑制劑
(填“抑制劑”或“激活劑”)作為藥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癲癇病人異常興奮的形成,從而緩解病情.試分析其原因抑制氨基丁酸轉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
(3)不同麻醉劑的作用機理不同:有些麻醉劑屬于遞質擬似劑(能與受體結合,并且結合后產生與遞質作用時類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劑屬于受體阻斷劑(阻礙遞質與相應受體的結合)那么,遞質擬似劑類的麻醉劑主要作用于抑制性突觸 (填“興奮性突觸”或“抑制性突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科研小組在一個大棚中以某桃樹為實驗材料,探究不同光照強度對葉片的光合作用影響,得到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CK組為自然光照(相對透光率為100%);T1組:一層黑色遮陽網(相對透光率為30.0%);T2組:兩層黑色遮陽網(相對透光率為10.5%).實驗期間分別于1 1時和1 5時打開和關閉通風口.此外,用同樣實驗方法處理該桃樹和某種櫟樹,獲得有關數據如表

光合參數
(μmol.m-2.S-1
CKT1T2
桃樹櫟樹桃樹櫟樹桃樹櫟樹
光補償點29.732.820.731.418.231.2
光飽和點752.51188.25221164.5417.51133.5
(1)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桃樹更適應弱光環(huán)境.除了測定上述相關數據外,還可以通過檢測植物細胞中的B含量作為該品種是否為耐弱光品種的指標.
A.C5化合物的含量                   B.光合色素的含量
C.ATP、NADPH的含量                 D.光合作用相關酶的含量
(2)當光強大于29.7μmol•m-2•s-1,桃樹葉肉細胞中產生的O2去向為ABD.(多選)
A.自身細胞的線粒體   B.從氣孔擴散到外界   C.臨近的葉肉細胞     D.表皮細胞
(3)Rubisco酶是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一個關鍵酶,它所催化的反應是無機碳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由此可知它應存在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它參與催化的反應是二氧化碳的固定.
(4)上述圖實驗中通過改變黑色遮陽網的層數來設置不同的弱光環(huán)境.
圖18中10時到11時的時間段內,限制各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B.
A.光照強度        B.CO2濃度       C.溫度      D.水和無機鹽
(5)在8時-10時的實驗過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化合物含量減少.
(6)CK、T1、T2各組光合速率分別于1 2時、1 3時、1 4時的變化是均下降.產生這種變化的最可能原因是大棚內溫度升高,引起氣孔關閉(氣孔導度下降),胞間CO2濃度低,使光合速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Ⅰ.細菌常被應用于生產生活中,如有些細菌可分解原油,從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學欲從污染的土壤中篩選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細菌.
(1)在篩選過程中,應將土壤樣品稀釋液接種于以原油為唯一碳源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為篩選出高效菌株,可比較單菌落周圍清晰區(qū)域的大。话闱闆r下,如圖中清晰區(qū)域越大說明該菌株的降解能力強.
Ⅱ.另一同學將第一步篩選得到的甲、乙、丙三種細菌分別接種到A、B、C三種培養(yǎng)液中,經培養(yǎng)后分別測得它們繁殖一代所需的時間,結果如表所示:
培養(yǎng)液成分繁殖一代所需的時間(分鐘)
A.葡萄糖、NaCl、PO43-、MgSO443100-
B.葡萄糖、NaCl、PO43-、MgSO4、8種氨基酸2840-
C.葡萄糖、NaCl、PO43-、MgSO4、19種氨基酸252580
注:“-”表示細菌沒有生長.
(2)在A培養(yǎng)基中增殖較快的細菌是甲.丙細菌可以在C培養(yǎng)液中繁殖卻無法在B培養(yǎng)液中繁殖,原因是B培養(yǎng)液中缺乏丙細菌生長所必需的氨基酸.
(3)由于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復雜,不同的微生物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培養(yǎng)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養(yǎng)基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B、D、E(多選題),
A.碳源    B.氮源    C.生長因子    D.無機鹽     E.水
Ⅲ.下面是有關某細菌G的四項實驗:
實驗1:將G接種于一般培養(yǎng)基上,結果出現菌落.
實驗2:用一定劑量的紫外線處理G,產生突變種g1.將g1接種于一般培養(yǎng)基后,不出現菌落;但在培養(yǎng)基內添加營養(yǎng)物質甲后,就出現菌落.
實驗3:用另一劑量的紫外線處理G,得突變種g2,將g2接種于一般培養(yǎng)基后,也不出現菌落;但在培養(yǎng)基內添加營養(yǎng)物質乙后,就出現菌落.
實驗4:將g1和g2一起接種于一般培養(yǎng)基上,數日后出現菌落.
(4)細菌g1和g2分別接種于一般培養(yǎng)基,均不能生長.其原因是用紫外線處理導致細菌G發(fā)生了A,從而缺乏合成營養(yǎng)物質甲或乙的酶.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畸變     D.不可遺傳變異
(5)實驗1至3表明,物質甲和乙均是細菌G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在實驗2和3 中,它們是作為C加入一般培養(yǎng)基的.
A.碳源     B.氮源        C.生長因子      D.無機鹽
(6)實驗4中出現菌落的原因可能是細菌g1能夠合成營養(yǎng)物質乙,細菌g2能夠合成營養(yǎng)物質甲,因此一起培養(yǎng)可以互相支持保證必須的營養(yǎng)要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所示為人的一對性染色體,X和Y染色體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圖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遺傳圖譜中(●■分別代表患病女性和男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II-1片段的是 ( )

A.①②④ B.④ C.②③ D.以上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