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9075  139083  139089  139093  139099  139101  139105  139111  139113  139119  139125  139129  139131  139135  139141  139143  139149  139153  139155  139159  139161  139165  139167  139169  139170  139171  139173  139174  139175  139177  139179  139183  139185  139189  139191  139195  139201  139203  139209  139213  139215  139219  139225  139231  139233  139239  139243  139245  139251  139255  139261  139269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為某家族白化病的遺傳系譜圖,請據(jù)圖回答(相關的遺傳基因用A、a表示)
(1)決定白化病的基因為隱性,第一代雙親的基因型分別為Aa和Aa.
(2)Ⅱ6的基因型為AA或Aa,她為純合子的機率為$\frac{1}{3}$.
(3)Ⅱ9基因型為aa,Ⅲ10和Ⅲ11結婚(近親結婚),他們的后代患病的可能性為$\frac{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科學家在某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開展了輕度、中度、重度入侵區(qū)的群落植物多樣性調查,結果如圖1;同時對輕度入侵區(qū)的能量流動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2.請分析回答:

(1)由圖1可知,隨入侵程度的加大,本地原有植物群落豐富度減少(或降低等);調查說明外來物種的入侵能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該入侵物種能分泌化學物質抑制其它植物生長發(fā)育,同時能引起昆蟲和動物拒食.入侵物種與本地植物之間構成競爭關系.
(3)研究發(fā)現(xiàn),經濟植物黑麥草能抑制該入侵物種的生長.為了解其抑制機制,進行如下實驗:
①用完全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黑麥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養(yǎng)過黑麥草的營養(yǎng)液加入用于培養(yǎng)該入侵物種幼苗的完全營養(yǎng)液中作為實驗組,對照組加入等量的該入侵物種幼苗的完全營養(yǎng)液.
③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并比較兩組入侵物種幼苗的長勢.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黑麥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該入侵物種生長的物質.
(4)圖2中A表示的能量是(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初級消費者到次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是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是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A-E表示構成細胞膜的物質.
(1)圖中B為蛋白質;D為磷脂雙分子層;E為糖蛋白.
(2)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特點.
(3)細胞膜的功能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4)圖中的下側(填“上”或“下”)為細胞膜的內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為DNA分子結構模式圖,DNA一般為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兩條鏈上的堿基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靠氫鍵連接,即A與T、C與G配對,形成堿基對,如圖中的結構8.則圖中其它結構的中文名稱為:
(1)胞嘧啶;(2)腺嘌呤;(3)鳥嘌呤;(4)胸腺嘧啶;(5)脫氧核糖;(6)磷酸;(7)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占細胞干重最多的化學元素是( 。
A.CB.HC.OD.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關于種群的正確敘述是( 。
①內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個種群 
②種群內的雌雄個體間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過程 
③每隔10米種植一顆楊樹屬于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 
④年齡組成是預測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別比例也可影響種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決定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遷出率和遷入率是決定某些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從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幼莖段(無葉和側芽).自莖段頂端向下對稱縱切至約$\frac{3}{4}$處.將切開的莖段浸沒在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如圖1所示.若上述黃化苗莖段中的生長素濃度是促進生長的,放入水中后半邊莖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都無明顯變化.
(1)根據(jù)生長素的作用特點分析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這一現(xiàn)象,推測該現(xiàn)象的三種可能原因.
原因1是: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高,且其促進細胞生長的效果更明顯,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
原因2是: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低,但其促進細胞生長的效果更明顯,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
原因3是: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但內外側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該濃度的生長素更有利于內側細胞的生長.
(2)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原因3是正確的.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對此進行驗證.請完成相關空缺的內容.
Ⅰ.實驗器材: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幼莖段(無葉和側芽)若干、大小相同的瓊脂塊若干、胚芽鞘若干、刀片、測量角度的工具.
Ⅱ.實驗原理:略.
Ⅲ.實驗步驟(過程圖示如圖2):
①將所有植物的幼莖段對半縱切,再將所有半邊莖自下向上對稱縱切至約$\frac{3}{4}$處.
②取20根半邊莖切段,在其底端的外側和內側分別放置瓊脂小塊,外側的瓊脂小塊依次標記為A1、A2、…、A20,內側的瓊脂小塊依次標記為B1、B2、…、B20
③一段時間后,將所有瓊脂小塊分別放置在40枝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頂端左側,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
④待胚芽鞘出現(xiàn)明顯的彎曲生長現(xiàn)象后,用測量角度工具測出每枝胚芽鞘的彎曲度,記錄于下表中.(表格略)
Ⅳ.預期實驗結果:A、B兩大組胚芽鞘的彎曲度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中,曲線①②③分別表示某野生動物種群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后,其未來所發(fā)生的三種可能變化.
(1)曲線①說明其種群棲息地被破壞的程度較輕.當曲線③趨近于零時,對該動物種群宜采取遷地(填“就地”或“遷地”)保護的措施以防止其滅絕.圖中陰影部分代表因環(huán)境阻力,而在生存斗爭中被淘汰的個體數(shù)量.
(2)當種群數(shù)量對應于d點時,其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酵母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在20~30℃之間,能在pH為3~7.5的范圍內生長,在氧氣充足的環(huán)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約每1.5~2小時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據(jù)此探究酵母菌種群在不同的培養(yǎng)液濃度和溫度條件下種群密度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配制無菌馬鈴薯葡萄糖培養(yǎng)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裝置,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
第三步: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裝置中起始酵母菌數(shù)目,做好記錄.
第四步:將各裝置放在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
第五步:連續(xù)7天,每天隨機抽時間取樣計數(shù),做好記錄.
回答下列問題:
(1)改正實驗操作步驟中的一處錯誤:第五步中應每天同一時間取樣.
(2)某同學第5天在使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時做法如下:
①搖勻試管,取1mL培養(yǎng)液并稀釋10倍(稀釋樣液的無菌水中加入了幾滴臺盼藍染液).
②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shù)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釋后的培養(yǎng)液滴于其邊緣,讓培養(yǎng)液自行滲入,多余培養(yǎng)液用濾紙吸去,制作好臨時裝片.
③顯微鏡下觀察計數(shù):在觀察計數(shù)時只記不被(填“被”或“不被”)染成藍色的酵母菌.
(3)若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shù)某一小方格時,活菌分布如圖所示,則記錄的數(shù)目是8個.若平均每個樣方中的酵母菌數(shù)目就是該數(shù)目,所使用的血球計數(shù)板有16個中方格,每1中方格中有25個小方格,每1個小方格容積為0.1mm3(1mL=1 000mm3).則酵母菌細胞個數(shù)/mL=3.2×108
(4)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液的pH值變化為逐漸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種原因.如圖所示①、②、③是由三種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漿細胞可以由B細胞、記憶(B)細胞分化而來(填細胞名稱).
(2)圖中①所示為漿細胞產生的抗體Y1與胰島B細胞上的葡萄糖受體結合,導致胰島B細胞對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島素(填激素名稱)分泌量減少,血糖濃度升高.
(3)圖中③所示的自身免疫病的患病機理是漿細胞產生的抗體Y3作用于靶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導致胰島素不能發(fā)揮作用,血糖濃度升高.
(4)某人患有一種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經檢查發(fā)現(xiàn)其血液中胰島素含量正常,但仍表現(xiàn)出尿糖癥狀,該病的病因最有可能類似于圖示中的③(填數(shù)字),在上述三種情況中,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的是①②(填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