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下列實驗室中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A.將膠頭滴管插入滴瓶的試劑中,捏癟膠帽,緩緩松開吸取試劑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濕潤的pH試紙上測其pH
C.為防止蒸發(fā)皿受熱不均勻而炸裂,加熱時必須加墊石棉網(wǎng)
D.用過的藥匙用干凈的紙擦拭干凈即可取下一種藥品
[解析] 膠頭滴管插入滴瓶之前就要捏癟膠帽,防止膠帽排出的空氣浸入試劑;測pH時,pH試紙不能潤濕;蒸發(fā)皿受熱不用加墊石棉網(wǎng)。
[答案] D
2.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將濃硝酸保存在無色玻璃瓶中
B.用鑷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
C.把氯酸鉀制氧氣后的殘渣倒入垃圾桶
D.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先加熱再通氫氣
[解析] 濃硝酸應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加熱氯酸鉀制氧氣后的殘渣應回收,既節(jié)約又防止KClO3遇有機物或可燃物發(fā)生火災;氫氣還原氧化銅時應先通氫氣后加熱,防止H2與O2混合受熱爆炸。
[答案] B
1.一次實驗中,小敏要在試管中取2-3 mL液體加熱。其中最后一步操作是( )
A.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B.在試管中加入2-3 mL液體
C.用試管夾夾持在試管的中上部
D.將試劑瓶的瓶蓋蓋好,放在原處
[解析] 根據(jù)題意,A項正確。該題容易誤選D,注意取用試劑后,試劑瓶要馬上蓋好并歸回原位。
[答案] A
16.(16分)(2008年海南卷)現(xiàn)擬在實驗室里利用空氣和鎂粉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鎂(Mg3N2)。已知實驗中可能會發(fā)生下列反應:
①2Mg+O2△,2MgO;②3Mg+N2△,Mg3N2;
③2Mg+CO2△,2MgO+C;④Mg+H2O△,MgO+H2↑;
⑤Mg3N2+6H2O===3Mg(OH)2+2NH3↑
可供選擇的裝置和藥品如下圖所示(鎂粉、還原鐵粉均已干燥,裝置內(nèi)所發(fā)生的反應是完全的,整套裝置的末端與干燥管相連)。
回答下列問題:
(1)在設計實驗方案時,除裝置A、E外,還應選擇的裝置(填字母代號)及其目的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連接并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實驗開始時,打開自來水的開關,將空氣從5升的儲氣瓶壓入反應裝置,則氣流流經(jīng)導管的順序是(填字母代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氣后,如果同時點燃A、F裝置的酒精燈,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產(chǎn)物是氮化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利用空氣和鎂粉制取Mg3N2時,應注意除去空氣中的O2、CO2及水蒸氣,因此,用B來除去水蒸氣,用D除去CO2,用F除去O2,將裝置按E→D→B→F→A的順序連接起來。
由于點燃A中酒精燈之前,必須保證裝置中含有的氣體主要是N2,因此A、F裝置的酒精燈不能同時點燃,否則Mg就會與O2反應,須先點燃F裝置的酒精燈除去空氣中的O2再點燃A裝置的酒精燈。
根據(jù)題中信息,Mg3N2可與水反應生成Mg(OH)2和NH3,因此只需檢測一下產(chǎn)物中是否有NH3即可。
[答案] (1)B:除去水蒸氣;D:除去CO2;F:除去O2
(2)j→h→g→d→c→k→1(或1→k)→a→b(或b→a)
(3)制得的Mg3N2中混有雜質(zhì) Mg與裝置中的O2反應
(4)取少量產(chǎn)物置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若能產(chǎn)生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證明產(chǎn)物是Mg3N2
15.(12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K+、NH4+、Cl-、Mg2+、Ba2+、CO32-、SO42-,為了確定溶液中所含離子及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某同學設計實驗如下:
取三份100 mL上述水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產(chǎn)生;
(2)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熱,收集到氣體896 mL(標準狀況);
(3)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經(jīng)足量鹽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zhì)量為2.33 g。
根據(jù)上述實驗,請回答:
(1)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哪些離子的濃度能確定,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肯定不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能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_,如何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4+、K+、CO32-、SO42-
c(NH4+)=0.4 mol/L,c(CO32-)=0.2 mol/L,c(SO42-)=0.1 mol/L
(2)Mg2+、Ba2+ 因為溶液中存在CO32-、SO42-,Mg2+、Ba2+不能與CO32-、SO42-共存
(3)Cl- 再取一定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將得到的沉淀過濾,再向濾液中加入稀HNO3酸化的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沉淀生成說明原溶液中有Cl-,否則沒有Cl-
14.(12分)下圖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圖(有關反應的條件及生成的H2O已略去)。
已知:
(a)A、B、C、D是非金屬單質(zhì),其中B、C、D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
(b)反應①、②是化工生產(chǎn)中的重要反應。
(c)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是常用的氮肥。
(d)化合物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與NaOH溶液反應而制得。
(e)化合物J由兩種元素組成,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
請按要求填空:
(1)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結構式________;H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的溶液與化合物E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J的化學式________。
[解析] 本題的突破口是E。由于B、C、D是非金屬單質(zhì),且其中A不是氣體,結合“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不難推出E為SO2,A為S,B為O2;再根據(jù)“反應②是化工生產(chǎn)中的重要反應”及“FH2SO4,K”,且“K是常用的氮肥”可推出F為NH3,則C、D為N2、H2;再結合“JC”和“J由兩種元素組成,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可推出C只能為N2,J為N2H4;又根據(jù)“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與NaOH溶液反應而制得”可推出L為NaClO。
[答案] (1)2NH3+H2SO4===(NH4)2SO4
(2)NN (NH4)2SO3或NH4HSO3
(3)ClO-+SO2+2OH-===Cl-+SO42-+H2O
(4)N2H4
13.(12分)氨氣的噴泉實驗基本操作步驟可分為以下幾步:
A.使倒置燒瓶下端的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燒杯里(水中事先加入酚酞試液)
B.取帶有噴嘴和止水夾的長玻璃管、吸滿水的膠頭滴管,先后插入雙孔橡皮塞
C.擠壓滴管的膠頭,使少量的水進入燒瓶
D.取一根帶尖嘴的玻璃管,玻璃管的另一端用橡膠管與另一玻璃管相連,并用止水夾夾住橡膠管
E.在干燥的圓底燒瓶中充滿氨氣
F.將圓底燒瓶用鐵夾固定在鐵架臺上
G.將止水夾移到下端玻璃管上
H.用帶有玻璃管和膠頭滴管的塞子塞緊瓶口
(1)正確的操作步驟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H→A→________G→________。
(2)噴泉實驗前如何證明圓底燒瓶中幾乎充滿了氨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噴泉的顏色可因為燒杯中的液體或圓底燒瓶中氣體的改變而不同,試填寫下表以實現(xiàn)噴泉的顏色變化:
燒瓶中的氣體 |
燒杯中的液體 |
燒杯中液體的顏色 |
噴泉的顏色 |
NH3 |
水+酚酞 |
無色 |
紅色 |
|
|
紅色 |
無色 |
|
|
藍色 |
紫色 |
|
|
無色 |
藍色 |
(4)標準狀況下,用排氣法收集CO2氣體到250 mL燒瓶中,燒杯中盛有0.25 mol/L的NaOH溶液,噴泉實驗完成后,進入燒瓶的溶液體積為燒瓶容積的4/5。試判斷此時燒瓶中溶液的溶質(zhì)可能是____________(不考慮由膠頭滴管擠入燒瓶中引發(fā)實驗所用的NaOH溶液)。
根據(jù)你的判斷,從以下兩空選答其中一空:
若溶質(zhì)只有一種,請計算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________;
若溶質(zhì)不止一種,請寫出它們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________。
[答案] (1)D→B→E→H→A→F→G→C(或E→D→B→H→A→F→G→C)
(2)將燒瓶倒立,用蘸有濃HCl的玻璃棒靠近瓶口,若有白煙產(chǎn)生,證明氨氣已充滿(或者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瓶口看是否變藍)
(3)
燒瓶中的氣體 |
燒杯中的液體 |
燒杯中液體的顏色 |
噴泉的顏色 |
NH3 |
水+酚酞 |
無色 |
紅色 |
HCl |
NaOH溶液+酚酞 |
紅色 |
無色 |
SO2(CO2) |
NaOH溶液+石蕊 |
藍色 |
紫色 |
NO2+O2 |
KI-淀粉試液 |
無色 |
藍色 |
(4)NaOH和Na2CO3 c(NaOH)∶c(Na2CO3)=18∶5
12.下圖為含有同一種元素的a、b、c、d、e五種物質(zhì)的轉化關系。其中a是單質(zhì),b是氣態(tài)氫化物,c、d是氧化物,e是該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則a可能是( )
①C、贜2 ③S、蹻2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此題用代入法,根據(jù)選項答案的特點,首先將④中的F2代入,則c、d不可能為F的氧化物,且F不存在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故B不正確;則答案在A、C兩項中選擇,然后是將②代入,a為N2,b為NH3,c為NO,d為NO2,e為HNO3,符合題意,故應選C。
[答案] C
11.某混合氣體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兩種或多種氣體。現(xiàn)將此無色混合氣體通過品紅溶液后,品紅溶液褪色,把剩余氣體排入空氣中,氣體很快變?yōu)榧t棕色。下列對原混合氣體成分的判斷,正確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 B.肯定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 D.肯定只有NO
[解析] 由于氣體“無色”,排除掉有色氣體Cl2、NO2,同時由于反應2NO+O2===2NO2知,NO和O2只存在一種。由于氣體通過品紅溶液后,品紅溶液褪色,知一定含SO2;剩余氣體遇空氣迅速變?yōu)榧t棕色,知一定含有NO,則一定不含O2,所以原氣體為NO和SO2的混合氣體。
[答案] A
10.用下圖裝置制取、提純并收集表中的四種氣體(a、b、c表示相應儀器中加入的試劑),其中可行的是( )
|
氣體 |
a |
b |
c |
A |
NO2 |
濃硝酸 |
銅片 |
NaOH溶液 |
B |
SO2 |
濃硫酸 |
Cu |
酸性KMnO4溶液 |
C |
NH3 |
濃氨水 |
生石灰 |
堿石灰 |
D |
CO2 |
稀鹽酸 |
CaCO3 |
濃硫酸 |
[解析] 因NaOH溶液可以吸收NO2氣體,A項錯誤;因酸性KMnO4溶液可以吸收SO2,且制備時需有加熱裝置,B項錯誤;因收集NH3時應用向下排空氣法,C項錯誤。
[答案] D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