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明同學設計并實施了以下三個實驗.請據(jù)圖分析(注: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實驗一中,A瓶裝有萌發(fā)的種子,B瓶裝有煮熟的種子.小明觀察到A瓶蠟燭熄滅,證明種子的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氣.實驗中B瓶起對照作用.
(2)實驗二中,為消耗葉片原有的淀粉,小明應先將C、D兩裝置放在黑暗環(huán)境中一晝夜.再將兩個裝置放在光下2小時,分別摘取一葉片,進行脫色、漂洗、滴加碘液,觀察到[D]裝置中的葉片變藍,證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實驗三中,小明發(fā)現(xiàn)[E]裝置的塑料袋內(nèi)壁有許多小水珠,說明水分主要是通過蒸騰作用從葉片散失的.

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nèi)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解答 解:(1)萌發(fā)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內(nèi)的氧氣,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種子已沒有生命力,不再進行呼吸作用,瓶內(nèi)的氧氣不會減少;因此將燃燒的蠟燭放在裝有A瓶萌發(fā)的種子的瓶子里,蠟燭熄滅,因為該瓶內(nèi)氧氣被種子的呼吸作用利用了;B瓶起對照作用;
(2)將此裝置放入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為了讓植物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暗處理后,再將C、D兩個裝置放在光下2小時,分別摘取一葉片,并進行脫色、漂洗、滴加碘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D裝置中的葉片變藍,證明綠色植物制造淀粉需要二氧化碳,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葉片的未遮蓋部分遇碘變藍,葉片的遮蓋部分遇碘沒有變藍,說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內(nèi)散發(fā)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進行;F塑料袋內(nèi)的枝條除去其全部葉片;E塑料袋內(nèi)的枝葉保持完整,因此蒸騰作用最旺盛,故水珠最多的應是E塑料袋.該實驗說明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因此剪去部分枝葉可以降低蒸騰作用強度,減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為:(1)氧氣; 對照  (2)黑暗;  D;二氧化碳
(3)E; 葉片;

點評 通過實驗驗證了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氣、蒸騰作用散失水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獲得轉基因超級鼠的實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鼠的個體大小
B.在實驗中,注入小鼠受精卵的是大鼠的生長激素基因
C.在生物傳宗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
D.該實驗的成功被譽為分子生物學技術發(fā)展的里程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下表為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的實驗設計.
瓶子編號種子的數(shù)量
(個)
種子所處的環(huán)境
(其他外界條件均適宜)
A3少量水,20℃
B3無水,20℃
C3少量水,-10℃
D3水將種子淹沒,20℃
(1)用A號瓶與B號瓶進行對照,所探究的問題是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的水分.
(2)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應用AC兩瓶做對照實驗.
(3)A號瓶預期的實驗結果是種子可以萌發(fā),D號瓶預期的實驗結果是不萌發(fā).據(jù)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fā)需要充足的空氣.
(4)指出本實驗設計中的一處不足.種子的數(shù)量太少,如10粒
(5)如果在嚴格按上表的實驗條件進行實驗的情況下,用于實驗的種子最終都沒有萌發(fā),請你分析原因:種子在休眠期、胚的結構不完整、胚沒有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人和動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
A.太陽能B.電能
C.二氧化碳D.有機物中貯存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動物行為的一項是(  )
A.貓靜伏在老鼠出沒的洞口B.家兔心臟的跳動
C.變色龍改變體色D.蝙蝠白天棲息于巖壁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動物的“學習能力”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脊椎動物的學習行為比無脊椎動物更加復雜而高等
B.高等的動物的“學習能力”強
C.“經(jīng)驗”就是 通過“學習能力”獲取的
D.低等的動物不具備“學習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生物學家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章魚放到大魚缸中,中間放一塊玻璃板,將魚缸隔成兩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魚能從玻璃缸的一側越過玻璃板游向另一側,將食物如小蝦放入遠離章魚的那一端,當它看見食物時,只是撲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亂撞,不會繞過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后,才學會繞道;而猴子只要一次就學會了繞道捕獲食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實驗中,章魚、猴子越過障礙物而獲得食物,都屬于學習行為.這種行為是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在成長過程中,由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行為活動.
(2)章魚屬于軟體動物類群,猴子屬于高等的哺乳動物.上述實驗證明:較低等的動物也有學習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強,這大大增強了動物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具有凝血功能的細胞是( 。
A.血漿B.白細胞C.紅細胞D.血小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生物圈的范圍包括(  )
①大氣圈底部,②巖石圈的表面,③地球的表面,④水圈的大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