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ABC中,∠A=90°,∠C=30°,BC=12cm,把△ABC繞著它的斜邊中點P逆時針旋轉(zhuǎn)90°至△DEF的位置,DF交BC于點H.△ABC與△DEF重疊部分的面積為
 
cm2
考點: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
專題:計算題
分析:如圖,由點P為斜邊BC的中點得到PC=
1
2
BC=6,再根據(jù)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得PF=PC=6,∠FPC=90°,∠F=∠C=30°,根據(jù)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在Rt△PFH中計算出PH=
3
3
PF=2
3
;在Rt△CPM中計算出PM=
3
3
PC=2
3
,且∠PMC=60°,則∠FMN=∠PMC=60°,于是有∠FNM=90°,F(xiàn)M=PF-PM=6-2
3
,則在Rt△FMN中可計算出MN=
1
2
FM=3-
3
,F(xiàn)N=
3
MN=3
3
-3,然后根據(jù)三角形面積公式和利用△ABC與△DEF重疊部分的面積=S△FPH-S△FMN進行計算即可.
解答:解:如圖,
∵點P為斜邊BC的中點,
∴PB=PC=
1
2
BC=6,
∵△ABC繞著它的斜邊中點P逆時針旋轉(zhuǎn)90°至△DEF的位置,
∴PF=PC=6,∠FPC=90°,∠F=∠C=30°,
在Rt△PFH中,∵∠F=30°,
∴PH=
3
3
PF=
3
3
×6=2
3
,
在Rt△CPM中,∵∠C=30°,
∴PM=
3
3
PC=
3
3
×6=2
3
,∠PMC=60°,
∴∠FMN=∠PMC=60°,
∴∠FNM=90°,
而FM=PF-PM=6-2
3
,
在Rt△FMN中,∵∠F=30°,
∴MN=
1
2
FM=3-
3
,
∴FN=
3
MN=3
3
-3,
∴△ABC與△DEF重疊部分的面積=S△FPH-S△FMN
=
1
2
×6×2
3
-
1
2
(3-
3
)(3
3
-3)
=9(cm2).
故答案為9.
點評:本題考查了旋轉(zhuǎn)的性質(zhì):對應點到旋轉(zhuǎn)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zhuǎn)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zhuǎn)角;旋轉(zhuǎn)前、后的圖形全等.也考查了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EFG≌△NMH,在△EFG中,F(xiàn)G是最長的邊,在△NMH中,MH是最長的邊,∠F和∠M是對應角,且EF=2.4cm,F(xiàn)H=1.9cm,HM=3.5cm.
(1)寫出對應相等的邊及對應相等的角;
(2)求線段NM及線段HG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化簡:
(1)(
1
3
27
-
24
+3
2
3
)×
12
      
(2)(3+
5
)
2
-
1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AC,BC交于y軸于點C(0,3),兩直線AC,BC分別交軸于A,B兩點(OA<OB),且OA,OB的長分別是一元二次方程4x2-25x+36=0的兩個根.

(1)試判斷△AOC與△COB是否相似?并說明理由;
(2)點M是線段AB間的一點,過M點作MQ⊥BC于Q,過Q點作垂線交AB于點P,若△PMQ的周長為
27
4
,求點P的坐標;
(3)當點P的坐標為P(2,0)時,在直線PQ上是否存在一點N,使△BCN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寫出符合條件的N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ABC中,點D在邊AB上,∠ACD=∠ABC,AD=1,AB=3.求AC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取一張長方形紙片,按圖中所示的方法折疊一角,得到折痕PO,再折疊一角,得到折痕QO,如果兩折痕的夾角∠POQ=70°,則∠AO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某中學租用兩輛小轎車(設速度相同)同時送一名帶隊老師及7名七年級的學生到某地參加數(shù)學競賽,每輛車限坐4人(不包括司機).其中一輛小轎車在距離考場15km的地方出現(xiàn)故障,此時距離競賽開始還有42分鐘,唯一可利用的交通工具是另一輛小轎車,且這輛車的平均速度是60km/h,人步行的速度是12km/h(上、下車時間忽略不計)
(1)小明提議:可以讓另一輛小轎車先送4名學生走,再返回來接我們.你認為小明的提議合理嗎?通過計算說明理由.
(2)小強提議:可以讓另一輛小車先送4名學生走,而其它4名師生同時步行前往,小轎車到達考場后再返回途中接送其他人.請你求出小轎車在距離考場多遠與另4名師生相遇?
(3)按小強的建議這7名學生能在競賽開始前進入考場嗎?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問題情境】
探究:數(shù)軸上任意兩點之間的距離與這兩點對應的數(shù)的關系.
【觀察發(fā)現(xiàn)】
觀察數(shù)軸如圖,填空:
①點D與點F的距離為
 

②點A與點B的距離為
 

③點B與點G的距離為
 

我們發(fā)現(xiàn),在數(shù)軸上如果點M對應的是m,點N對應的數(shù)為n,那么M與N的距離可表示為MN=
 
(用m,n表示)
【拓展應用】
數(shù)軸上表示x和2的兩點P與Q之間的距離是3,求x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以O為圓心的兩個同心圓中,半徑分別為3和5,若大圓的弦AB與小圓相交,則弦AB的長的取值范圍是( 。
A、8≤AB≤10
B、8<AB<10
C、8<AB≤10
D、6≤AB≤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