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ABC中,∠C=Rt∠,AB=5cm,BC=3cm,若動點P從點C開始,按C→A→B→C的路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1cm,設出發(fā)的時間為t秒.
(1)出發(fā)2秒后,求△ABP的周長.
(2)問t為何值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3)另有一點Q,從點C開始,按C→B→A→C的路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2cm,若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P、Q中有一點到達終點時,另一點也停止運動.當t為何值時,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考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專題】計算題;動點型.
【分析】(1)根據(jù)速度為每秒1cm,求出出發(fā)2秒后CP的長,然后就知AP的長,利用勾股定理求得PB的長,最后即可求得周長.
(2)因為AB與CB,由勾股定理得AC=4 因為AB為5cm,所以必須使AC=CB,或CB=AB,所以必須使AC或AB等于3,有兩種情況,△BCP為等腰三角形.
(3)分類討論:當P點在AC上,Q在AB上,則PC=t,BQ=2t﹣3,t+2t﹣3=6;當P點在AB上,Q在AC上,則AC=t﹣4,AQ=2t﹣8,t﹣4+2t﹣8=6.
【解答】解:(1)如圖1,由∠C=90°,AB=5cm,BC=3cm,
∴AC=4,動點P從點C開始,按C→A→B→C的路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1cm,
∴出發(fā)2秒后,則CP=2,
∵∠C=90°,
∴PB==,
∴△ABP的周長為:AP+PB+AB=2+5+=7.
(2)①如圖2,若P在邊AC上時,BC=CP=3cm,
此時用的時間為3s,△BCP為等腰三角形;
②若P在AB邊上時,有三種情況:
i)如圖3,若使BP=CB=3cm,此時AP=2cm,P運動的路程為2+4=6cm,
所以用的時間為6s,△BCP為等腰三角形;
ii)如圖4,若CP=BC=3cm,過C作斜邊AB的高,根據(jù)面積法求得高為2.4cm,
作CD⊥AB于點D,
在Rt△PCD中,PD===1.8,
所以BP=2PD=3.6cm,
所以P運動的路程為9﹣3.6=5.4cm,
則用的時間為5.4s,△BCP為等腰三角形;
ⅲ)如圖5,若BP=CP,此時P應該為斜邊AB的中點,P運動的路程為4+2.5=6.5cm
則所用的時間為6.5s,△BCP為等腰三角形;
綜上所述,當t為3s、5.4s、6s、6.5s時,△BCP為等腰三角形
(3)如圖6,當P點在AC上,Q在AB上,則PC=t,BQ=2t﹣3,
∵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t+2t﹣3=3,
∴t=2;
如圖7,當P點在AB上,Q在AC上,則AP=t﹣4,AQ=2t﹣8,
∵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t﹣4+2t﹣8=6,
∴t=6,
∴當t為2或6秒時,直線PQ把△ABC的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此題涉及到了動點,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尤其是第(2)由兩種情況,△BCP為等腰三角形,因此給這道題又增加了難度,因此這是一道難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ABC,AC<AB.
(1)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出一條過點A的直線l,使得點C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落在邊AB上(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2)設直線l與邊BC的交點為D,且∠C=2∠B,請你通過觀察或測量,猜想線段AB、AC、CD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Rt△ABC中,∠ACB=90°,AC=24cm,AB=26cm,則其直角邊BC的長為( )
A.6cm B.100cm C.15cm D.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