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7353  427361  427367  427371  427377  427379  427383  427389  427391  427397  427403  427407  427409  427413  427419  427421  427427  427431  427433  427437  427439  427443  427445  427447  427448  427449  427451  427452  427453  427455  427457  427461  427463  427467  427469  427473  427479  427481  427487  427491  427493  427497  427503  427509  427511  427517  427521  427523  427529  427533  427539  427547  447090 

源于唐代的詞,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溫庭筠(812--870)第一個專力作詞。他的詞詞藻華麗,多寫婦女的離別相思之情,被后人稱為“花間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占有較高的歷史地位。他后期的詞藝術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貼切的比喻將感情形象化,語言接近口語,卻運用得珠圓玉潤。

   宋初的詞人像晏殊(991--1055)、歐陽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沒有脫離花間派的影響。到了柳永,開始創(chuàng)作長調的慢詞,自此,詞的規(guī)模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到了蘇軾,詞的題材又得以進一步發(fā)展,懷古傷今的內容進入了他的詞作之中。與蘇軾同時代的秦觀(1049--1100)和周邦彥(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詞人。秦觀善作小令,通過抒情寫景傳達傷感情緒的《浣溪沙》、《踏莎行》、《鵲橋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彥不僅寫詞且善作曲,他創(chuàng)造了不少新調,對詞的發(fā)展貢獻很大。他的詞深受柳永影響,聲律嚴整、適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畫細致,代表作有《過秦樓》、《滿庭芳》、《蘭陵王》、《六丑》等。在兩宋詞壇上,女詞人李清照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占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臨國破家亡的危局,詩詞作品多表現作家們的愛國之情,辛棄疾被譽為愛國詞人,他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詞影響,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最大的愛國詞派。

   南宋后期的詞人姜夔(約1155--1235)最為著名。姜詞絕大多數是紀游詠物之作。在他的詞作中,更多的是慨嘆身世的漂零和情場的失意,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長亭怨慢》。他的詞沿襲了周邦彥的道路,注意修辭琢句和聲律,但內容欠充實。

  詞在南宋已達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詩詞乃退居其后。

宋詞知識: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 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及其與傳統(tǒng)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國古代詩樂一體,《詩三百篇》與漢魏六朝樂府詩大都是合于音樂而可 歌唱的。“樂府”原為漢時政府音樂機關之名。漢以后的五、七言古體詩和唐以后的近體詩始為徒詩而不可歌。唐人的擬樂府古題與新樂府不再合樂,實為古體詩了。唐代絕句也有可配樂歌唱的,或稱“唐人樂府”,有時與詞相混,如《陽關曲》《楊柳枝》等,也被作為詞調名。唐宋之詞,系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可說是前代樂府民歌的變種。當時新興樂曲主要系民間樂曲和邊疆少數民族及域外傳入的曲調,其章節(jié)抑場抗墜、變化多端,與以“中和”為主的傳統(tǒng)音樂大異其趣;歌詞的句式也隨之長短、錯落、奇偶相間,比起大體整齊的傳統(tǒng)古近體詩歌來大有發(fā)展,具有特殊表現力。曲子詞、近體樂府、詩余、長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詞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宋詞唱法雖早已失傳,但讀者當時的倚聲或后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里行間感受到音樂節(jié)奏之美,或纏綿宛轉,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頓挫,令人回腸蕩氣,別有一種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詞調的字數多少分別稱之為“小令”、“中調”或“長調”。有的以58字以內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有的主張62字以內為小令,以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詞調中除少數小令不分段稱為“單調”外,大部分詞調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三疊”“四疊”。段的詞學術語為“片”或“闋”!捌奔础氨椤,指樂曲奏過一遍!伴牎痹菢方K的意思。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詞雖分片,仍屬一首。故上、下片的關系,須有分有合,有斷有續(xù),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異,而于過片(或換頭)處尤見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們看到宋代許多詞人于此慘淡經營,創(chuàng)造出離合回旋、若往若還、前后映照的藝術妙境,在一首詞中增添了層次、深度和蕩漾波瀾。大部分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押韻也變化多端。例如為唐宋詞人所常用的詞調《菩薩蠻》,系唐代時據從東南亞傳入的樂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調所填的詞云。

[基礎知識梳理]

試題詳情

這個單元學習宋詞。選取的四位作家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都是宋詞中的領軍人物。

這里所選的四位作家中,柳永和蘇軾生活在北宋時期,李清照兼跨兩宋,辛棄疾則主要活動于南宋,他們的創(chuàng)作時間跨度大約有二百年。按照傳統(tǒng)的提法,柳永、李清照是婉約派的典范;蘇軾、辛棄疾則是豪放派的代表。

柳永擅長以纖細婉麗之筆寫離別相思、男歡女愛,但他常常能把自己羈旅行役的生活經歷和仕途蹭蹬的情感體驗納入詞中,這比那些假借女人之口的“代言體”作品要真率得多。而且他知音曉律,其詞韻律諧婉,俚俗自然,深受下層群眾喜愛。比如《雨霖鈴》一詞是寫作者將離開京城時,與情人在長亭話別的情景。筆調恣意渲染,聲情哀怨纏綿。上片,詞人以纏綿凄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鋪敘白描的手法,把離別的情、景、事織成了一片秀淡幽清的詞境。下片,詞人從實寫眼前之景轉到預想別后之情,虛實相濟,利用時間的跨越,多方位地表達了自己的惜別之意。這首詞情事紛陳,鋪敘委婉,語言清暢,音節(jié)吞咽,充分表現了柳詞的藝術特色。

柳永大力創(chuàng)制和寫作長調,為宋詞拓寬了藝術表現的平臺。陳振孫就曾經評價柳詞:“音律婉諧,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薄锻3薄肪褪呛苡写硇缘囊皇祝押贾莸摹俺衅綒庀蟆泵鑼懙昧芾毂M致,宛在目前。讀《望海潮》應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這是一首投贈之作,因為是寫給鎮(zhèn)守一方的官員的,所以在詞的上片極力贊揚杭州自然環(huán)境之優(yōu)美、城市經濟之繁榮。詞人在上片先對杭州作了總體介紹:“東南形勝”,地理位置重要;“三吳都會”,社會條件優(yōu)越;“錢塘自古繁華”,具有繁盛的歷史傳統(tǒng)。下面就是對“形勝”“都會”“繁華”這三個方面的鋪敘。下片極寫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樂業(yè)。詞作最后直接稱美孫何的執(zhí)政能力和與民同樂的作風,并預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詞的最后兩句雖然有粉飾升平的含義,卻也部分真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榮奢靡的社會現實。

唐宋詞的創(chuàng)作有一個傳統(tǒng)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男人代替婦女來表情達意,總歸是隔著一層。直到一位詞人的出現使“閨怨詞”的面貌為之一新,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她作詞不但總能創(chuàng)意出新,而且造語奇妙,善于化俗為雅。所以,她的出現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讀李清照詞的著眼點首先應放在這一點上。

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終于南宋初。她既享受過安逸、寧靜的生活,也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形單影只的災難與不幸。她才思敏捷、文筆卓越,創(chuàng)作了為數眾多的詩詞。她的生活變遷和情感起伏,都是和她那個時代息息相關的。本單元所選的兩首詞分別為李清照前后兩期之作,它們反映著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與心態(tài),呈現出不同的韻味、格調。《醉花陰》寫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留守家中。這時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鑒賞碑刻的歡聲笑語。詞的上片,作者從“永晝”的無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寫自己的孤單寂寞,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下片繼續(xù)著對時間的交代:寫“永晝”“半夜”之外的“黃昏后”,作者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充實自己的空虛生活,于是攜酒去東籬觀賞菊花。但其結果卻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風中搖曳的黃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內心的愁苦。這首詞的總體風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說出自己對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長日、半夜、黃昏幾個時間的推移,來寫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虛、無聊,以表達自己對丈夫那種無時或忘的相思之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這時她不但連續(xù)經歷了國家敗亡、遠離故鄉(xiāng)、喪失丈夫的災禍,并且,在南方到處輾轉逃亡避難中,她丟失了珍愛的文物、古籍,還遭到了政治上的誣陷。她晚年的處境極其凄慘,心境極其惡劣。她用這一曲抒情長調,藝術地表現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全詞展現出的是作者那種失落、孤單、凄慘、悲哀的心靈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礎上來讀這首詞時,使人不能不對她產生深深的理解與同情。這也正是李清照這首抒情詞動人的力量之所在。

蘇軾是宋代文學史上的詩、文大家,也是詞的革新與解放的高手。他的詞是高度個性化的,打破了傳統(tǒng)的思想束縛、題材范圍、格律規(guī)范和語言習慣,他的詞用來抒情、記事、寫景、議論、懷古、悼亡和寄人,被稱作是“無事不可入”。他自覺地要在創(chuàng)作上區(qū)別于柳詞,而另立別調。他作詞摒棄了裁紅剪翠,做到了裸露自我,自然地形成了一種清疏、剛健的獨特風格。本單元選取的這兩首詞都是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是一首懷古詞,主要是通過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記敘,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在“烏臺詩案”之后被貶到黃州時期。黃州附近有個“赤鼻磯”,相傳是三國時周瑜戰(zhàn)勝曹操的地方。作者在詞中寫的就是游覽這個“赤壁”的所見、所想,借詠史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豪杰的緬懷和對青年時期就建立功業(yè)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聯系到自己的現實處境,遂產生了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這首詞寫古跡、記古人、古事只是一種藝術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目的。這首詞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一開篇就顯示了詞人的曠達視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而且將自古以來這里出現過的許多威武雄壯的戰(zhàn)爭故事都概括進來了,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向往。這種情調還表現在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詞的上片將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經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決定作用,到下片再著力寫周瑜的才干和功勛,英雄形象就格外鮮明了。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多情自擾,徒增白發(fā)。于是引發(fā)了“人生如夢”的感嘆,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蘇軾是其中最達觀灑脫的一個。所以在他的詞中雖然也有消極蒼涼的思緒,但是終究掩蓋不了其豪放曠達的精神。

《定風波》也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期的作品,記敘的只是出游時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作者卻借生活小事表達了自己灑脫、放達的人生態(tài)度,更寄寓了他對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擊的逆反心理和憤懣之情。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會慌張避雨,而詞人卻用平靜的口氣勸導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痹陲L雨中漫步徐行,吟詩長嘯,的確是一種不為環(huán)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此時在詞人眼中呈現的,已經不是自然界的這場短暫變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風雨。蘇軾一生坎坷,屢經政治風雨洗禮,但是這也磨煉了他的頑強意志,面對風雨,不驚恐,不逃避,不哀傷,泰然處之,神情自若,當他回首走過的風雨歷程時,竟達到了一種寵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曠達人生境界,這才是蘇軾最具魅力的光輝人格。

辛棄疾“以氣節(jié)自負,以功業(yè)自許”,但一世坎坷,飽受排擠。辛棄疾21歲時,金主亮舉兵南侵。他乘機召集成兩千人的隊伍,起義抗金。接著又率眾投奔南宋王朝。朝廷用他任江陰簽判、建康府通判等職,南來后,他一再奏表進言,主張北伐抗敵。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官員及管理治安、財政的職務,并不給他率兵出征的機會。他在擔任地方官的任上,積極練兵備戰(zhàn)的做法,不斷遭到投降派的反對和破壞。朝廷對他總是起而又黜,罷而又用,他則一貫是“招之即來,麾之即去”,不論出仕或歸隱,從不放棄自己伐金復國的政治、軍事主張。但由于政敵的排擠、陷害,他始終未能實現自己的報國理想,直到80歲赍志而歿。辛棄疾因報國無路而悲憤不平,所以把詞當成了宣泄工具。他的“壯詞”中始終洋溢著一派愛國激情,蘊蓄著對投降派和世俗小人的鄙視與痛恨。辛詞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是用典,他以大量的、連續(xù)的典故構成了一種“博喻”,借古人、古事去揭露、抨擊和諷刺現實社會的不合理現象,運用典故表達自己內心的郁悶、悲痛與憤怒。評論者總是將蘇、辛并稱,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本單元所選的兩首詞雖作于早、晚不同時期,但其中心思想卻是相同的,即都表現了他御敵抗金的愛國思想和壯志難酬的憤慨之情。總體風格上的雄健、豪放,兩首詞也是一致的。只是前期詞多些昂揚、激奮;晚年之作則轉向了蒼勁、悲壯!端堃鳌纷饔诖疚踉(1174)辛棄疾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在這首詞里,作者雖然用了藍天、綠水、青山、紅日,甚至“紅巾翠袖”等形象和色彩來陪襯、點染,但讀后絕沒有柔媚、繁縟之感。因為作者的核心思想是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所以全詞始終充滿一種激昂慷慨的情調,放送出一種雄渾、高亢的聲音,它們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正是辛詞藝術效果的獨到之處!队烙鰳贰穼懹陂_禧元年(1205),辛棄疾當時在鎮(zhèn)江任上。這時宰相韓侂胄想用北伐做幌子來籠絡時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擴大自己的權勢。辛棄疾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65歲的高齡來到鎮(zhèn)江任職的。鎮(zhèn)江是一個地勢險要的軍事重鎮(zhèn),他本以為到這里能有所作為,可以積極備戰(zhàn)練兵,積蓄軍事實力,準備北伐。但很快他便發(fā)覺了韓侂胄是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則毫無北伐復國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氣憤。他登上北固亭時,聯想起曾在這里活動過的古人和發(fā)生過的古事,再回憶自己的經歷,并對照自己的現實處境,更加感到悲憤不平。便以懷古為名,借用歷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氣和怨恨盡情地在這首詞中發(fā)泄了出來。這首詞的用典最為突出,可以說是一句一典,作者的生活經歷和現實處境、思想主張和內心情感,幾乎全是通過歷史典故訴說出來的。辛棄疾的用典總是很恰切,善于用簡短的語句涵蓋極豐富的內容。辛詞剛健、雄放的獨特風格和繁富、新穎的典故用法,使他在詞史上成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對后世產生極大的影響。

試題詳情

3.鑒賞評價 D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試題詳情

2. 分析綜合 C

 (1)篩選文中的信息

 (2)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試題詳情

1.識記 A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試題詳情

6.試管嬰兒、人工種子和克隆動物均屬于生物工程的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三者都屬于細胞工程的技術范圍        B.都充分體現了體細胞的全能性

    C.試管嬰兒屬于無性生殖范疇            D.人工種子的胚狀體來自受精卵的發(fā)育

試題詳情

5.在調查某小麥種群時發(fā)現T(抗銹病)對t(易感染)為顯性,在自然情況下該小麥種群可以自由交配,據統(tǒng)計TT為20%,Tt為60%,tt為20%,該小麥種群突然大面積感染銹病,致使易感染小麥在開花之前全部死亡。計算該小麥在感染銹病之前與感染銹病之后基因T的頻率分別是多少?                          

A.50%和5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100%

試題詳情

4.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信息傳遞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理信息都來源于環(huán)境

  B.植物都通過化學物質傳遞信息

  C.信息沿食物鏈從低營養(yǎng)級向高營養(yǎng)級傳遞

   D.信息可以調節(jié)生物種間關系

試題詳情

3.亞硝酸鹽可使DNA的某些堿基脫去氨基,堿基脫氨基后的變化如下:C轉變?yōu)閁(U與A

配對),A轉變?yōu)镮(I為次黃嘌呤,與C配對)。現有一DNA片段為,經亞硝酸鹽作用后,若鏈①中的A、C發(fā)生脫氨基作用,經過兩輪復制后其子孫代DNA片斷之一為

試題詳情

2.在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里,將黑藻放入含有18O的水中,過一段時間后,分析180放射性標志,最有可能的是

A.在植物體內的葡萄糖中發(fā)現             B.在植物體內的淀粉中發(fā)現

C.在植物體內的脂肪、蛋白質和淀粉中均可發(fā)現    D.在植物體周圍的空氣中發(fā)現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