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1815  431823  431829  431833  431839  431841  431845  431851  431853  431859  431865  431869  431871  431875  431881  431883  431889  431893  431895  431899  431901  431905  431907  431909  431910  431911  431913  431914  431915  431917  431919  431923  431925  431929  431931  431935  431941  431943  431949  431953  431955  431959  431965  431971  431973  431979  431983  431985  431991  431995  432001  432009  447090 

3.(★★★★)________come,please tell him to wait for me in the office.

   A.He should B.Should he

   C.If he D.If he would have

試題詳情

2.(★★★★★)-Do you know Jim quarrelled with his brother?

   -I don’t know,________.

   A.nor don’t I care B.nor do I care

   C.I don’t care neither D.I don’t care also

試題詳情

1.(★★★★)________that they had made an important discovery in science.

   A.Little they realize B.They had realized little

   C.Little did they realize D.Little had they realize

試題詳情

3、分析性原則

同學們在寫作議論文時,常走入“觀點+材料”的誤區(qū),認為有了事實,就能自然地證明觀點了,其實不然。有了論點和論據(jù),還須進行論證,闡述論點與論證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論點統(tǒng)領論椐,論據(jù)支撐論點,這樣才能使你的文章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更具說服力。如果缺少論證或論證不充分,文章的論點與論據(jù)就油水分離,無法產(chǎn)生使人信服的力量。分析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因果分析法:

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擺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怎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

  不食嗟來之食,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骨氣。

--分析餓人不食“嗟來之食”的原因。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態(tài)度,吆喝一聲“喂,來吃!”,是如此蠻橫和冷漠!另一個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飯就要乖乖地聽命于他,可見其目的之卑劣!這是對餓人人格的極大侮辱,

因而餓人“寧可餓死”,也不食嗟來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觀點:“不食嗟來之食,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骨氣!睒O具說服力!

這樣的分析就是因果分析。我們寫作時可以用因果關系復句來表達。關聯(lián)詞語有“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或者單用“因為”“所以”“因此”等皆可。如《想和做》中“人類能夠這樣勞動,能夠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夠不斷進步!

(2)條件分析法:

《勤能補拙》:“由此可見,一個天資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懇懇,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變得聰明起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對其條件進行的分析,用的是條件關系復句。其關聯(lián)詞是:只要……就……。我們還可以用“只有……才……”、“無論……都……”等句式來分析條件。

試題詳情

1、吻合性原則

   即要注意各個材料之間的側(cè)重點,正確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與觀點的一致。

   每一個材料可以用來論證的觀點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們在選擇論據(jù)時,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義所在。特別是有很多材料,看起來能夠用來論證同一觀點,可細細體會,發(fā)現(xiàn)它們側(cè)重點并不相同,彼此之間其實有著較大的區(qū)別,因此,必須對掌握的材料進行篩選辨析,區(qū)別不同材料所蘊含的要旨的細微差異。例如下面三個材料:

   ① 愛國詩人陸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時代,他渴望祖國統(tǒng)一,直到臨終,還念念不忘復興中原。他在《示兒》詩中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蓖怀龅胤从沉诉@種愛國思想。

   ②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边@是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軍的張弘范,一再逼迫他寫信招降抗元將領張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寫了這首詩作了回答,表現(xiàn)了堅定的民族氣節(jié)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 魯迅先生為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年輕時東渡日本尋找救國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表達了誓為中國人民獻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詩作,都包含了“愛國”的內(nèi)容,但是作為論據(jù)來說,這三個材料蘊含的主旨是有著細微差別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復失地的愛國思想;例②反映的是為民族利益不惜犧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例③揭示的是立志為國出力、報效祖國的革命獻身精神。這種差別從所引的詩句和材料的語言表述中可辨析出來。因此,同樣論述愛國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論點側(cè)重于渴望收復被侵略者掠奪的國土,應用例①;如果側(cè)重于不怕犧牲、誓死捍衛(wèi)祖國,應用例②;如果側(cè)重于拯救多難的祖國,將個人的前途同祖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則應用例③。經(jīng)過篩選辨析,使之最切合論點的需要,才稱得上是最恰當?shù)恼摀?jù)。馬馬虎虎地選來敷衍充數(shù),似乎也在論證“愛國”的論點,實際上論據(jù)和論點之間的關系是不貼切、不嚴密的。

試題詳情

4、熱情

 以滿腔熱情的態(tài)度去說理,這是思想評論教育人、幫助人的基本態(tài)度。毛澤東同志曾說:“政論應該像政論,但并不排斥抒情!(《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第203頁)這個觀點同樣適合思想評論。通過抒情來議論是議論的一種手法,思想評論者應該正確使用它。因為精當、深沉、含蓄的抒情能帶來文章熱烈的氣氛和感染人的氣勢,從而能更好地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除做到以上幾點外,還要注意以下四點:

試題詳情

2、嚴密

 嚴密的第一層含義是正確的。所持的觀點立場要正確,流露的感情要健康,格調(diào)要高尚;第二層含義是準確。表情達意要到位,作者所思所感與文字語言的表達兩者間要高度和諧;第三層含義是嚴謹。要把握好說理的度,點到為止,注意分寸。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