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空間四邊形的邊AB 、BC 、CD 、DA 的中點分別是E 、F 、G 、H ,若兩條對角線BD 、AC 的長分別為2和4,則EG2+HF2 的值( ).
A.5 B.10 C.20 D.40
3.若一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夾在直線和平面間的兩條線段相等,那么這兩條線段的位置關(guān)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異面 D.平行、相交或異面
2.一個面截空間四邊形的四邊得到四個交點,如果該空間四邊形僅有一條對角線與這個截面平行,那么此四個交點圍成的四邊形是( ).
A.梯形 B.任意四邊形 C.平行四邊形 D.菱形
1.設(shè)a ,b 是空間兩條垂直的直線,且b∥平面 .則在“a∥平面 ”、“a ”、“a與相交”這三種情況中,能夠出現(xiàn)的情況有( ).
A.0個 B.1 C.2個 D.3個
[例1]已知平面∥平面,直線平面,點P直線,平面、間的距離為8,則在內(nèi)到點P的距離為10,且到的距離為9的點的軌跡是( )
A.一個圓 B.四個點 C.兩條直線 D .兩個點
錯解:A.
錯因:學生對點線距離、線線距離、面面距離的關(guān)系掌握不牢.
正解:B.
[例2] a和b為異面直線,則過a與b垂直的平面( ).
A.有且只有一個 B.一個面或無數(shù)個
C.可能不存在 D.可能有無數(shù)個
錯解:A.
錯因:過a與b垂直的平面條件不清.
正解:C.
[例3]由平面外一點P引平面的三條相等的斜線段,斜足分別為A,B,C,O為⊿ABC的外心,求證:.
錯解:因為O為⊿ABC的外心,所以O(shè)A=OB=OC,又因為PA=PB=PC,PO公用,所以⊿POA,⊿POB,⊿POC都全等,所以POA=POB=POC=,所以.
錯因:上述解法中POA=POB=POC=RT,是對的,但它們?yōu)槭裁词侵苯悄?這里缺少必要的證明.
正解:取BC的中點D,連PD、OD,
[例4]如圖,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3,AA1=4,M為AA1的中點,P是BC上一點,且由P沿棱柱側(cè)面經(jīng)過棱CC1到M點的最短路線長為,設(shè)這條最短路線與C1C的交點為N,
求: (1)該三棱柱的側(cè)面展開圖的對角線長;
(2)PC和NC的長;
(3)平面NMP和平面ABC所成二面角(銳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數(shù)表示)
錯因:(1)不知道利用側(cè)面BCC1 B1展開圖求解,不會找 的線段在哪里;(2)不會找二面角的平面角.
正解:(1)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側(cè)面展開圖是一個長為9,寬為4的矩形,其對角線長為
(2)如圖,將側(cè)面BC1旋轉(zhuǎn)使其與側(cè)面AC1在同一平面上,點P運動到點P1的位置,連接MP1 ,則MP1就是由點P沿棱柱側(cè)面經(jīng)過CC1到點M的最短路線.
設(shè)PC=,則P1C=,
在
(3)連接PP1(如圖),則PP1就是平面NMP與平面ABC的交線,作NH于H,又CC1平面ABC,連結(jié)CH,由三垂線定理的逆定理得,.
[例5] P是平行四邊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點,Q 是PA 的中點,求證:PC∥ 平面BDQ .
分析:要證明平面外的一條直線和該平面平行,只要在該平面內(nèi)找到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平行就可以了.
證明:如圖所示,連結(jié)AC ,交BD 于點O ,
∵四邊形ABCD 是平行四邊形.
∴AO=CO ,連結(jié)OQ ,則OQ 在平面BDQ 內(nèi),且OQ 是 的中位線,∴PC∥OQ .
∵PC 在平面BDQ 外,∴PC∥平面BDQ .
點 評:應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線面平行時,關(guān)鍵是在平面內(nèi)找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例6] 在正方體A1B1C1D1-ABCD中,E、F分別是棱AB、BC的中點,O是底面ABCD的中點.求證:EF垂直平面BB1O.
證明。 如圖,連接AC、BD,則O為AC和BD的交點.
∵E、F分別是AB、BC的中點,
∴EF是△ABC的中位線,∴EF∥AC.
∵B1B⊥平面ABCD,AC平面ABCD
∴AC⊥B1B,由正方形ABCD知:AC⊥BO,
又BO與BB1是平面BB1O上的兩條相交直線,
∴AC⊥平面BB1O(線面垂直判定定理)
∵AC∥EF,
∴ EF⊥平面BB1O.
[例7]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 中,E 是BB1 的中點,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證:OE 平面ACD1 .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線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根據(jù)線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要證明OE 平面ACD1 ,只要在平面ACD1 內(nèi)找兩條相交直線與OE 垂直.
證明:連結(jié)B1D 、A!D 、BD ,在△B1BD 中,
∵E,O 分別是B1B 和DB 的中點,
∴EO∥B1D .
∵B1A1 面AA1D1D ,
∴DA1 為DB1 在面AA1D1D 內(nèi)的射影.
又∵AD1A1D ,
∴AD1DB1 .
同理可證B1DD1C .
又∵AD1,AD1,D1C 面ACD1 ,
∴B1D 平面ACD1 .
∵B1D∥OE ,
∴OE 平面ACD1 .
點 評:要證線面垂直可找線線垂直,這是立體幾何證明線面垂直時常用的轉(zhuǎn)化方法.在證明線線垂直時既要注意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應用,也要注意有時是從數(shù)量關(guān)系方面找垂直,即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的應用.
[例8].如圖,正方體ABCD-A1B1C1D1中,點N在BD上, 點M在B1C上,且CM=DN,求證:MN∥平面AA1B1B.
證明:
證法一.如圖,作ME∥BC,交BB1于E,作NF∥AD,交AB于F,連EF則EF平面AA1B1B.
ME=NF
又ME∥BC∥AD∥NF,MEFN為平行四邊形,
MN∥EF. MN∥平面AA1B1B.
證法二.如圖,連接并延長CN交BA延長線于點P,連B1P,則B1P平面AA1B1B.
∽,
又CM=DN,B1C=BD,
∥B1P.
B1P平面AA1B1B, MN∥平面AA1B1B.
證法三.如圖,作MP∥BB1,交BC于點P,連NP.
MP∥BB1,
BD=B1C,DN=CM,
NP∥CD∥AB.面MNP∥面AA1B1B.
MN∥平面AA1B1B.
4.直線與平面的距離一般是利用直線上某一點到平面的距離.“如果在平面的同一側(cè)有兩點到平面的距離(大于0)相等,則經(jīng)過這兩點的直線與這個平面平行.”要注意“同一側(cè)”、“距離相等”.
3.在證明垂直時注意線線垂直、線面垂直及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的反復運用,同時還要注意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運用.要注意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兩條相交直線”,如果用“無數(shù)”或“兩條”都是錯誤的.
2.在證明平行時注意線線平行、線面平行及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的反復運用.
1.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關(guān)鍵在于找射影,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這條斜線和這個平面內(nèi)的直線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
7. 從平面外一點向這個平面所引的垂線段和斜線段中:①射影相等的兩條斜線段相等,射影較長的斜線段也較長;②相等的斜線段的射影相等,較長的斜線段的射影也較長;③垂線段比任何一條斜線段都短.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