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半徑為2的⊙E交x軸于A、B,交y軸于點C、D,直線CF交x軸負半軸于點F,連接EB、EC.已知點E的坐標為(1,1),∠OFC=30°.

(1)求證:直線CF是⊙E的切線;(2)求證:AB=CD;(3)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1)證明見解析;(2)證明見解析;(3)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解析】

試題分析:(1)首先過點E作EG⊥y軸于點G,由點E的坐標為(1,1),可得EG=1.繼而可求得∠ECG的度數(shù),又由∠OFC=30°,∠FOC=90°,可求得∠FCE=∠OCF+∠ECG=90°.

(2)首先過點E作EH⊥x軸于點H,易證得Rt△CEG≌Rt△BEH,又由EH⊥AB,EG⊥CD,則可證得AB=CD;

(3)連接OE,可求得OC=+1與∠OEB+∠OEC=210°,繼而可求得陰影部分的面積

試題解析:(1)過點E作EG⊥y軸于點G,

∵點E的坐標為(1,1),

∴EG=1.

在Rt△CEG中,sin∠ECG=,

∴∠ECG=30°.

∵∠OFC=30°,∠FOC=90°,

∴∠OCF=180°﹣∠FOC﹣∠OFC=60°.

∴∠FCE=∠OCF+∠ECG=90°.

即CF⊥CE.

∴直線CF是⊙E的切線;

(2)過點E作EH⊥x軸于點H,

∵點E的坐標為(1,1),

∴EG=EH=1.

在Rt△CEG與Rt△BEH中,

,

∴Rt△CEG≌Rt△BEH(HL).

∴CG=BH.

∵EH⊥AB,EG⊥CD,

∴AB=2BH,CD=2CG.

∴AB=CD;

(3)連接OE,

在Rt△CEG中,CG=

∴OC=+1.

同理:OB=+1.

∵OG=EG,∠OGE=90°,

∴∠EOG=∠OEG=45°.

又∵∠OCE=30°,

∴∠OEC=180°﹣∠EOG﹣∠OCE=105°.

同理:∠OEB=105°.

∴∠OEB+∠OEC=210°.

∴S陰影=

考點:圓的綜合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省興化市九年級中考網(wǎng)上閱卷適應性訓練(即一模)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小明從點O出發(fā),沿直線前進10米,向左轉n°(0<n<180),再沿直線前進10米,又向左轉n°……照這樣走下去,小明恰能回到O點,且所走過的路程最短,則n的值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大豐劉莊第二初中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RtABC中,ACB=90°,D是AB邊上的一點,以BD為直徑的O與邊AC相切于點E,連接DE并延長,與BC的延長線交于點F.

(1)求證:DE=FE;

(2)若BC=9,AD=6,求BF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大豐劉莊第二初中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因式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大豐劉莊第二初中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二次根式有意義時,x的取值范圍是( )

A.x≥ B.x≤ C.x≤- D.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儀征大儀中學九年級3月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在如圖的方格紙中,每個小方格都是邊長為1個單位的正方形,的三個頂點都在格點上(每個小方格的頂點叫格點).

⑴ 畫出△ABC關于點O的中心對稱的△A1B1C1

⑵ 如果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使點B的坐標為(-5,2),點C的坐標為(-2,2),則點A1的坐標為 ;

⑶ 將△ABC繞點O順時針旋轉90°,畫出旋轉后的△A2B2C2,并求線段BC掃過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儀征大儀中學九年級3月月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ABC的頂點都在方格紙的格點上,則ta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新人教版浙江永嘉橋下甌渠中學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四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如圖,AB=AE,1=2,B=E.求證:BC=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2014學年新人教版浙江永嘉橋下甌渠中學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六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AD為O的直徑,作O的內(nèi)接正三角形ABC,甲、乙兩人的作法分別是:

甲:(1)作OD的中垂線,交⊙O于B,C兩點,

(2)連接AB,AC,BC,ABC即為所求的三角形.

乙:(1)以D為圓心,OD長為半徑作圓弧,交O于B,C兩點.

(2)連接AB,BC,CA.ABC即為所求的三角形.

對于甲、乙兩人的作法,可判斷(  )

A.甲、乙均正確 B.甲、乙均錯誤

C.甲正確、乙錯誤 D.甲錯誤、乙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