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5468  435476  435482  435486  435492  435494  435498  435504  435506  435512  435518  435522  435524  435528  435534  435536  435542  435546  435548  435552  435554  435558  435560  435562  435563  435564  435566  435567  435568  435570  435572  435576  435578  435582  435584  435588  435594  435596  435602  435606  435608  435612  435618  435624  435626  435632  435636  435638  435644  435648  435654  435662  447348 

(二)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cè)重點。典型的比如    (1)主語后置: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shù)),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于“歷歷”、“萋萋”之后,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   (2)賓語前置:杜甫《月夜》詩:“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濕云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象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fā)著幽香的蒙蒙霧氣仿佛沾濕了她的頭發(fā),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里的“濕”和“寒”都是所謂使動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jié)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辛棄疾《賀新郎》詞:“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晉代的陶淵明怎么會酷似三國時的諸葛亮呢?原來作者是把他們二人都用來比喻友人陳亮的,分別說明陳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實為“看風流酷似淵明、臥龍諸葛”。賓語“淵明”跑到了主語的位置上。另如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詩:“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憐新雨后之竹,愛夕陽時之山。)    (3)主、賓換位: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也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這種主賓換位的詞序表面上仍是“主--動--賓”的格式,但在意義上必須將它倒過來理解。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林暗風驚草)等!  (4)定語的位置。涸谄~組中,定語在前,中心語在后,這是古今漢語的一般情況。詩詞曲定語的位置卻相當靈活,往往可以離開它所修飾的中心語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a.定語挪前:王昌齡《從軍行》詩:“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毕戮涞摹肮鲁恰奔粗赣耖T關,為“玉門關”的同位性定語,現(xiàn)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劉叉《從軍行》詩:“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聞橫笛聲)都是同類的例子。陸游《晝臥》詩:“香生帳里霧,書積枕邊山。”(帳里生香霧,枕邊積書山。)    b.定語挪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币饧础耙辉乱癸w渡鏡湖”!霸乱埂边@個偏正詞組本為句首的時間狀語,現(xiàn)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賓語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飛渡”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錦官城花重)    (5)以賓語面貌出現(xiàn)的狀語: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薄 靶Υ猴L”表面上是動賓詞組,實際上“秋風”、“春風”都不受“動”、“笑”的支配,而是分別表示“在秋風中動”、“在春風中笑”的意思。這類情況在詩詞中比較常見,例如:杜甫《秋興》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朝暉中千家山郭靜,日日于江樓翠微中坐。)李商隱《安定城樓》詩:“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永憶江湖白發(fā)時歸。)都是同類的例子!   其他:蘇軾《念奴嬌》詞:“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應笑我多情。)如毛澤東詞“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學生可以很快重排為“寒秋,(我)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湘江北去”;更為典型的、學生再熟悉不過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學生亦能很快重排為“欲目窮千里”。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第一、是聲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體詩”和后來的詞曲,除押韻和字數(shù)限制外,還要講究平仄的調(diào)配和對仗的工穩(wěn)。為了符合聲律的要求,詩人便不得不在詞序安排上作些變通。上舉晁無咎《臨江仙》詞“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二句,本是套用王維《終南別業(yè)》詩的成句。王詩正作“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第二、出于修辭上的特殊需要。王維《山居秋暝》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聯(lián)時說:“按客觀環(huán)境中的動作順序,原是‘浣女’之歸造成‘竹喧’;漁舟之下導致‘蓮動’。但如果就這樣呆板地鋪敘直陳為‘浣女歸喧竹,漁舟下動蓮’,那么畫面中心就歸結(jié)于被動因素‘竹’和‘蓮’--這是動作過程的終點。由于動作至此終結(jié),畫面也便歸于靜止。”現(xiàn)按詩中順序的安排,“‘竹喧’、‘蓮動’便成為‘浣女’、‘漁舟’入畫的引子。于是畫面中心移到了動作的主動因素‘浣女’、‘漁舟’上!脚、‘漁舟’之動,不僅遠比‘竹’、‘蓮’之動鮮明可見,而且它們作為動作的起點和動力,使過程得以不斷持續(xù)。這就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動作性、鮮明性。” 其實,詩詞曲中特殊詞序的出現(xiàn),聲律的要求和修辭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齡《從軍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語“孤城”挪前而“錦官城”移后,除了為符合七絕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還在于突出和強調(diào)玉門關所處孤立突兀的地勢以及春雨后詩人想象中繁花墜落的景象!   (三)注意詩詞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聯(lián)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   金開誠先生指出:詩詞賞析始終離不開一個“想”字。吳世昌先生也說,讀詞須有想象。在詩詞鑒賞中,根據(jù)詩詞所規(guī)定的“再造條件”進行再造想象,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詩詞的省略跟意象的組合有關。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種題目。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泵髅魇侨瑔柎,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采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這就有如電影里蒙太奇手法,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我們的讀者根據(jù)生活的邏輯、經(jīng)驗的積累、自身的修養(yǎng)去補充完善。    其次,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例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jié)合在一起之后,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zhèn)、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wěn)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并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后相思之深。詩人擺脫常境,不用“我們兩人當年相會”之類的一般說法,卻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這太常見了!但惟其常見,正可給人以豐富的暗示。沈約《別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蓖蹙S《送元二使安西》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倍鸥Α洞喝諔浝畎住吩疲骸昂螘r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故人相見,或談心,或論文,總是要吃酒的。僅用“一杯酒”,就寫出了兩人相會的情景。詩人還選了“桃李”、“春風”兩個詞。這兩個詞,也很陳熟,但正因為熟,能夠把陽春煙景一下子喚到讀者面前,用這兩個詞給“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會之樂表現(xiàn)出來了!  再試想,要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和別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詩人卻選了“江湖”、“夜雨”、“十年燈”,作了動人的抒寫!敖币辉~,能使人想到流轉(zhuǎn)和飄泊,杜甫《夢李白》云:“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薄耙褂辍,能引起懷人之情,李商隱《夜雨寄北》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痹凇敖倍牎耙褂辍,就更增加蕭索之感!耙褂辍敝畷r,需要點燈,所以接著選了“燈”字!盁簟,這是一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chuàng),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聯(lián)綴,就能激發(fā)讀者的一連串想象:兩個朋友,各自飄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xù)了十年之久!、陸游的《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又如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名詞的連綴,“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卻有一種內(nèi)在的深沉的聯(lián)系,似離實合,似斷實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創(chuàng)造的可能。杜牧《過華清宮》后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薄耙或T紅塵”和“妃子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lián)詞,直接拼合在一起?梢哉f是“一騎紅塵”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說是妃子在“一騎紅塵”之中露出了笑臉,好像兩個鏡頭的疊印。兩種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確切。詩人只是把兩個具有對比性的意象擺在讀者面前,意象之間的聯(lián)系既要你去想象、補充,又不許將它凝固起來。一旦凝固下來,就失去了詩味;而詩歌的魅力,正在詩的多義。再如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薄伴T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lián)系詞,可以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于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于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婦有一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xiàn)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試題詳情

中國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xiàn)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了解詩歌語言組織的規(guī)律,就能迅速進入詩歌的語境。   (一)把握詞的含義,體會詩人所煉之意:

許多詩中都有一些特別值得重視的詞,通常使全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眼。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编嵐葘ⅰ皵(shù)”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shù)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王駕寫《晴景》一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蓖醢彩摹帮w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cè)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nèi)容。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這些是詩人的獨特感受,寫出了這種獨特感受,不論是情景交融,詩人把他的感情色彩著到景物上去也好,詩人寫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態(tài)也好,都是有意境的。杜甫詩句:“四更山吐月,殘夜月明樓!薄懊鳌弊质切稳菰~用如動詞,使畫面富有動態(tài),更妙的是“吐”字(同學們自己體會!)虛詞用得好,也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的美學效果。杜甫有詩云:“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比~夢得評道:“遠近數(shù)百里,上下數(shù)千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呑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于言外。

1、動詞: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nèi)心痛苦。

例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夸張色彩。    例4: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看這句詩,“濕”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于此。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例1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2,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3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1.閨: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  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則詩意大減。  3.陌頭:意謂大路上。覓封侯:指從軍遠征,謀求建功立業(yè),封官受爵。

前兩句寫少婦經(jīng)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jīng)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導讀]  此詩別致。寫相思之情卻從"不知愁"導入,便與后兩句之忽然悔悟形成鮮明對照。二十八字寫出一段情事,寫出一段心靈歷程。是一首世情詩,又是一幅風俗畫,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小故事。景美,人美,情事更美。《唐詩摘鈔》:"先反喚'愁'字,末句正應!|情之作,當推此首為第一"!短迫私^句精華》:"詩人筆下活描出一天真少婦之情態(tài),而人民困于征役,自在言外。詩家所謂不犯本位也。"清人俞樾評此詩曰:"以無情言情則情出,以無意寫意則意真"。

  補充:

例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fā)生之機,最為密切。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a.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于疊詞,因為其出現(xiàn)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欣賞時,要抓住能表現(xiàn)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jié)奏。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jié)奏感。

或抓住能表現(xiàn)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奔t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光匆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就是抓住單一色彩表現(xiàn)的詞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薄皶詠碚l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4、改變詞性: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要詳加分辨。例如: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前兩句: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本篇描寫與友人惜別的情景! 耙褂辍倍滗秩九c友人話別時的環(huán)境氣氛,是歷來傅誦的名句。前一句寫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靜,唯有雨點滴落在臺階上,發(fā)出單調(diào)的音響。詩中雖然沒有寫人的活動和感受,但是通過“夜雨滴階”的情景可以體察到離人心中的凄涼,冰冷的雨點仿佛滴在他們的心上。后一句寫室內(nèi):天已破曉,油燈將要燃盡,充滿離愁的屋子顯得一片昏暗。破曉之際屋子感覺上比較暗,夜間與白天則不然,觀察何其細致!從“夜雨”到“曉燈”,暗示一個不眠之夜過去了,“空階”和“離室”,則渲染出人們心境的凄惶!    例1、“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王維。翰恢惴e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                                      [評析]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景物。題意在寫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側(cè)寫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山寺之幽勝!霸品濉、“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經(jīng)》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jīng)制服,喻指僧人之機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覺又悟到禪理的高深。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思奇妙、煉字精巧。“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歷代被譽為煉字典范。) 

本題能找出“咽”與“!笔窃娧鄄⒉浑y,難的是“為什麼”和“結(jié)合全詩鑒賞”。王維的詩,不只是“詩中有畫 ”,而且往往“詩中有道 ”。特別是在他晚年,沉緬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詩中的“道 ”,即禪理、禪趣尤濃。這首詩描寫深山古寺環(huán)境景色:古木、云峰,渺無人跡的山徑,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聲,照在深蒼松林上的凄冷日色,還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蕭瑟暗淡、幽冷闃寂,給人以遠離世間塵囂之感。這既是詩人赴寺途中實見實聞的景物 ,也是他那消極出世的禪寂心境的寫照。詩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領讀者進入他所企求的無煩擾的寂靜禪境。     第三聯(lián)中寫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xù)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音變得細小了,低沉了,暗啞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把省弊窒碌脴O準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的環(huán)境影響,而現(xiàn)出寒冷的色調(diào)。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這十個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趙殿成評論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昔人所謂詩眼是也!(《詩境淺說》)“日色冷青松”一句,還巧妙地運用了“通感”的手法 !叭丈笔且曈X意象,詩人卻用觸覺感受的“冷”來形容它,使視覺向觸覺轉(zhuǎn)移,從而相互交通,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現(xiàn)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詩人中,王維是比較早地并且成功地將通感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   本題學生應重點答出三個要點,一是繪寫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此所謂意境;二是此二字可以說運用了擬人通感的修辭,是詩文更為生動,三是此二字襯寫出了作者本身禪寂的心境   這道題從煉字角度出發(fā),難度適中,又可以包孕意境、文字以及詩言志三個角度考察學生,是一道可以列為經(jīng)典的考題。只是考試院給的答案有些簡單,可能是考慮試題難度吧。     例2、常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禪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評析]:詩旨在贊美后禪院景色之幽靜,抒發(fā)寄情山水之胸懷。詩人清晨登常熟縣的破山,入破山寺(即興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禮贊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靜的后院,面對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賞,寄托自己遁世情懷!扒鷱酵ㄓ奶,禪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靜凈。起句對偶,頷聯(lián)反而對得不工整,雖屬五律,卻有古體詩的風韻。    例3、王昌齡“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例4、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    例5、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例6、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 風已老,鶯正年輕。梅子熟了,果肉鮮圓(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雖然是描寫江南的初夏,但實在抵不了這一“老”一“肥”的誘惑,把它放到春天來了。風“老”鶯雛,雨“肥”梅子。我們的古人慣于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作動詞,且一作就作的鮮活生動,呼之欲出。想那黃口雛鳥從昂首待哺的嬌憨,慢慢豐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離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時光,更待其中親鳥的艱勞,形態(tài)種種,時日漫漫,到后來只得了一個“老”字,當真濃釅醉人。我們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過足了幾月的時光。又一個雨“肥”梅子。又經(jīng)了幾場雨呢?那該是從“小雨纖纖風細細”,到“拂堤楊柳醉春煙”,到“一枝紅杏出墻來”,再到“花褪殘紅青杏小”,最后還是在雨里豐肥。寫出了動態(tài),寫出了形態(tài),想那梅子從青青小小的羞澀,到黃黃肥肥的圓甜,那黃中暈紅的豐潤,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 “冷”、“悅”、“空”、“淡”、“綠”、“紅”、“綠”、“老”、“肥”,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

試題詳情

(二)高考命題趨勢

(1)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觀題和主觀題,且以主觀題為主(主客觀題結(jié)合)。

(2)古詩鑒賞題在命題及答案上呈開放型。考試中古詩詞鑒賞的開放性,即命題角度的不確定性,學生思維的多面性,答案表述的自由性。但“古代詩歌鑒賞不可能是完全開放式的,我們在平時訓練時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

試題詳情

(一)高考選材特點

(1)從詩歌的時間上來看,唐宋詩詞和元曲(只考了一二次),具有經(jīng)典、規(guī)范的特點;

(2)從詩歌的體裁上來看,以近體詩為主(律詩和絕句)

試題詳情

相傳,蘇東坡,一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币慌缘狞S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碧K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托掌稱妙。    這樣一改究竟妙在何處?我們不妨也來玩味一番!拜p風”徐來,“細柳”動態(tài)不顯,怎能配得上“搖”、“舞”這類較露的動詞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細”相宜,顯得和諧,并且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tài),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隱”也欠貼切。試想,恬靜的月亮已經(jīng)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好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一首詩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輝。    二、考綱要求: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試題詳情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飲 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這“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早 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樹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望春臺。   3.你覺得頷聯(lián)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4.有人認為,詩中的“獨”字是詩歌的詩眼,你同意此說嗎,為什么?

                                       

                終南別業(yè)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生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5.首聯(lián)中“晚”意為______,“家”意為______。頷聯(lián)中“獨”、“空”寫出了詩人___                        ____的情趣。

                 秋浦歌 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6.“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边@句詩的詩眼是___________,作者運用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作者________之情感。   7.“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鼻锼,以代指白發(fā)。詩句的詩眼是“得”,請分析“得”字在詩歌中的作用。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瞑色:夜色)   8.“宿鳥歸飛急”中的“歸”字表面上寫的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   9.“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中的“歸”字表達了作者_________情感。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