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7994  8002  8008  8012  8018  8020  8024  8030  8032  8038  8044  8048  8050  8054  8060  8062  8068  8072  8074  8078  8080  8084  8086  8088  8089  8090  8092  8093  8094  8096  8098  8102  8104  8108  8110  8114  8120  8122  8128  8132  8134  8138  8144  8150  8152  8158  8162  8164  8170  8174  8180  8188  447348 

14.(2010·太原十中月考題)有人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甲醇(methanol)合成工藝:

其中,①為甲烷氣源,壓強250.0 kPa,溫度25 ℃,流速55.0 m3·s1。②為水蒸氣源,壓強200.0  kPa,溫度150 ℃,流速150.0 m3·s1。合成氣(含有兩種還原性氣體)和剩余反應物的混合物經(jīng)管路③進入25 ℃的冷凝器(condenser),冷凝物由管路⑤流出。在B中合成的甲醇和剩余反應物的混合物經(jīng)⑥進入25 ℃的冷凝器,甲醇冷凝后經(jīng)管路⑦流出,其密度為0.791 g·mL1。(已知: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pVnRT,其中p為壓強,單位Pa,V為體積,單位m3R為常數(shù)8.314,T為溫度,單位K。)

(1)分別寫出在步驟A和步驟B中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2)假定:所有氣體皆為理想氣體,在步驟A和B中完全轉化,氣液在冷凝器中完全分離,計算經(jīng)步驟A和步驟B后,在一秒鐘內剩余物的物質的量。

解析:(1)由合成所得的兩種氣體都具有還原性,且它們是由甲烷與水反應所得,可知這兩種氣體分別為CO(g)、H2(g);(2)由于壓強是常壓,不能直接利用體積進行計算,得將體積換算成對應的物質的量,但又是在非標況下的氣體,因此應利用題目所給的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進行計算。

答案:(1)CH4(g)+H2O(g) CO(g)+3H2(g)(一定條件)

CO(g)+2H2(g) CH3OH(g)(一定條件)

(2)由pVnRT變形得:npV/(RT)

故1秒鐘內n(CH4)=(250.0×103×55.0)/(8.314×298)=5.55×103(mol)

n[H2O(g)]=(200.0×103×150.0)/(8.314×423)=8.53×103(mol)

經(jīng)步驟A后在③中過量的n[H2O(g)]=(8.53×103-5.55×103) mol=2.98×103 mol,在步驟A中生成的CO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而在步驟B中消耗的CO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故經(jīng)步驟B后剩余的H2為5.55×103 mol。

試題詳情

13.(2010·模擬題)鉀是一種活潑的金屬,工業(yè)上通常用金屬鈉和氯化鉀在高溫下反應制取。該反應為:Na(l)+KCl(l) NaCl(l)+K(g);ΔH>0

各物質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見下表:

壓強(kPa)
13.33
53.32
101.3
K的沸點(℃)
590
710
770
Na的沸點(℃)
700
830
890
KCl的沸點(℃)
 
 
1 437
NaCl的沸點(℃)
 
 
1 465

(1)在常壓下金屬鉀轉變?yōu)闅鈶B(tài)從反應混合物中分離的最低溫度約為______,而反應的最高溫度應低于                                。

(2)在制取鉀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原料的轉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依題意知鈉與氯化鉀的反應為可逆反應Na(l)+KCl(l) NaCl(l)+K(g);ΔH>0,若及時將反應混合物中的鉀轉變?yōu)闅鈶B(tài)分離出去,從而使平衡向生成鉀的方向移動,顯然溫度的選擇應高于鉀的沸點而低于鈉的沸點,即分離鉀的最低溫度為770 ℃,而反應的最高溫度應低于890 ℃。

(2)由所給反應的特點知:降低壓強可使所給反應向右移動,有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另外反應吸熱,升高溫度,使所給平衡向右移動,也有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但溫度過高會使鈉也變成蒸氣逸出,既可使所得產(chǎn)品不純,也不利于原料的充分利用。

答案:(1)770 ℃ 890 ℃ (2)降低壓強或移去鉀蒸氣,適當升高溫度

試題詳情

12.(2010·模擬題)Ⅰ.(1)合成氨工業(yè)對化學工業(yè)和國防工業(yè)具有重 

要意義。工業(yè)合成氨生產(chǎn)示意圖如右圖所示。

①X的化學式為________;

②圖中條件選定的主要原因是(選填字母序號)________;

A.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影響

B.鐵觸媒在該溫度時活性最大

C.工業(yè)生產(chǎn)受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限制

③改變反應條件,會使平衡發(fā)生移動。

如下圖表示隨條件改變,氨氣的百分含量的變化趨勢;當橫坐標為 

壓強時,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選填字母序號);當橫坐標為

溫度時,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選填字母序號)。

(2)常溫下氨氣極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導電。

①用方程式表示氨氣溶于水的過程中存在的可逆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水中水電離出的c(OH-)  10-7 mol·L-1(填寫“>”、“<”或“=”)。

③將相同體積、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氨水和鹽酸混合后,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氣具有還原性,在銅的催化作用下,氨氣和氟氣反應生成A和B。A為銨鹽,B在標準狀況下為氣態(tài)。在此反應中,若每反應1體積氨氣,同時反應0.75體積氟氣;若每反應8.96 L氨氣(標準狀況),同時生成0.3 mol A。

①寫出氨氣和氟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標準狀況下,每生成1  mol B,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mol。

Ⅱ.為了防止鐵制品生銹,可對其表面進行“發(fā)藍”處理:把鐵制品浸入熱的NaNO2、NaNO3、NaOH混合溶液中,使它的表面氧化成一層致密的Fe3O4氧化膜。發(fā)生的反應可表示如下: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

②8Fe+3NaNO3+5NaOH+2H2O===4Na2Fe2O4+3NH3

③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某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若上述熱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太少,氧化膜的厚度就太薄;若NaOH的含量太多,氧化膜的厚度也太薄。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解析:Ⅰ.要準確理解工業(yè)合成氨適宜條件的選擇。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要求產(chǎn)量高,而產(chǎn)量由生產(chǎn)周期(速率問題)和產(chǎn)率(平衡問題)共同決定。還要考慮成本,故(1)②選BC。對(3),F(xiàn)2與NH3反應,氮的化合價必然升高,產(chǎn)物可能為N2:2NH3+3F2===N2+6HF,也可能為NF3(由8e穩(wěn)定結構的需要決定其組成):4NH3+3F2NF3+3NH4F,由題中數(shù)據(jù)確定為后者。

答案:Ⅰ.(1)①NH3、贐C ③c a 

(2)①NH3+H2ONH3·H2ONH4++OH  ②<、c(Cl)>c(NH4+)>c(H+)>c(OH)

 (3)①4NH3+3F2NF3+3NH4F ②6

Ⅱ.反應①、③是可逆反應,反應②是不可逆反應,當NaOH含量較少時,使反應①生成的Na2FeO2及反應②生成的Na2Fe2O4的質量都較少,致使反應③生成的Fe3O4的質量也少,氧化膜的厚度就薄。當NaOH含量太多時,盡管反應①、②生成的Na2FeO2及Na2Fe2O4的質量增加,但太多的NaOH又會使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結果使生成的Fe3O4的質量變小,氧化膜的厚度也變薄。由此可見,鐵制品進行“發(fā)藍”處理時,NaOH的含量是控制氧化膜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試題詳情

11.四川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天然氣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圖中某些轉化步驟及生成物未列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0.5 mol甲烷與0.5 mol水蒸氣在t ℃、p kPa時,完全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合成氣),吸收了a kJ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合成氨的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將生成的氨從混合氣體中及時分離出來,并將分離出氨后的氮氣和氫氣循環(huán)利用,同時補充氮氣和氫氣。請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觀點說明采取該措施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甲烷合成氨氣的轉化率為75%時,以5.60×107 L甲烷為原料能夠合成________L氨氣。(假設體積均在標準狀況下測定)

(4)已知尿素的結構簡式為COH2NNH2,請寫出兩種含有碳氧雙鍵的尿素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以四川的天然氣資源合成氨為依托,綜合考查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利用化學方程式(關系式)進行計算和同分異構體的書寫等知識。著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今后命題的方向。

(1)因0.5 mol甲烷與0.5 mol 水蒸氣完全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H2吸收了a kJ熱量,則1 mol甲烷與1 mol水蒸氣反應需吸收2a kJ的熱量,所以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H4(g)+H2O(g)       CO(g)+3H2(g);ΔH=+2a kJ·mol1。

(2)N2與H2合成NH3的反應(N2+3H2           2NH3)是一個可逆反應,在該反

應中,補充氮氣和氫氣有利于增大反應速率,分離氨和補充氮氣與氫氣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同時循環(huán)利用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節(jié)約原料。

(3)由CH4+2H2O       CO2+4H2的方程式和合成氨的方程式可以推出如下關系:CH4-4H2-NH3,由此關系式可以求得

V(NH3)=5.6 L×107×75%×=1.12×108 L。

(4)因所寫同分異構體需含有碳氧雙鍵,根據(jù)價鍵理論結合尿素的結構簡式很容易寫出其

同分異構體為

 

答案:(1)CH4(g)+H2O(g)       CO(g)+3H2(g);ΔH=2a kJ/mol (2)及時分離NH3及補充N2和H2,都為了增大反應物的轉化率;補充N2和H2還能增大反應速率,提高生產(chǎn)效率

(3)1.12×108 L (4)

試題詳情

10.某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的量的氣體A和B,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A(g)+xB(g) 2C(g),達到平衡后,只改變反應的一個條件,測得容器中物質的濃度、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30 min時降低溫度,40 min時升高溫度

B.8 min前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8 mol·(L·s)1

C.反應方程式中的x=1,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D.20 min-40 min間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均為4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移動。從圖中看出,x=1,30 min時,正逆反應速率同時下降,但平衡沒有移動,說明是降低壓強,40 min時,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動,說明是升高溫度,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A、C選項錯誤;8 min前Δc(A)=0.64 mol·L1,則Δv(A)==0.08 mol·(L·min)1,B選項單位錯誤。

答案:D

試題詳情

9.(2010·模擬題)氨催化氧化是硝酸工業(yè)的基礎,在某催化劑 

作用下只發(fā)生主反應①和副反應②:

4NH3(g)+5O2(g) 4NO(g)+6H2O(g);

ΔH=-905 kJ/mol  ①, 

4NH3(g)+3O2(g) 2N2(g)+6H2O(g);

ΔH=-1 268 kJ/mol、凇7磻、②的產(chǎn)率與反應溫度

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工業(yè)上進行氨催化氧化生成NO時,溫度應控制在780-840℃

之間

B.工業(yè)上采用物料比n(O2)/n(NH3)在1.7-2.0,主要是為了提高反應速率

C.在加壓的條件下生產(chǎn)能力可提高5-6倍,是因為加壓可提高轉化率

D.氮氣氧化為NO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O2(g)2NO(g);ΔH=+363 kJ/mol

解析:工業(yè)上進行氨催化氧化生成NO時,溫度控制在780-840℃之間時NO的產(chǎn)率最高,故選項A說法正確;工業(yè)上采用物料比n(O2)/n(NH3)在1.7-2.0,目的是提高NH3的轉化率;加壓可提高生產(chǎn)能力,是因為提高了反應速率;由蓋斯定律知N2(g)+O2(g)2NO(g);ΔH=+181.5 kJ/mol

答案:A

試題詳情

8.(2010·沈陽市五校聯(lián)考題)600℃時,在一密閉容器中,將二氧 

化硫和氧氣混合發(fā)生反應:2SO2(g)+O2(g) 2SO3(g);

ΔH<0。反應過程中SO2、O2、SO3物質的量變化如圖,下列

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從0 min開始,到第一次平衡時,二氧化硫的轉化率

為40%

B.反應進行到10 min至15 min的曲線變化可能是升高了溫

C.反應進行至20 min時,曲線發(fā)生變化是因為通入了氧氣

D.在15-20 min;25-30 min內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解析:圖象的縱坐標表示的是物質的量、橫坐標表示的是時間。根據(jù)曲線變化趨勢可知開始時只有SO2、O2,第一次平衡為15-20 min,第二次平衡為25-30 min,故D正確;第一次平衡時SO2的轉化率為0.04/0.2=0.2,故A錯;在10 min時反應突然加快,這可能是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故B正確;在20 min時只有氧氣的量突然增加,故C正確。

答案:A

試題詳情

7.(2010·模擬題)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下列各可逆反應達到化學

平衡狀態(tài),各反應有如圖所示的對應關系:

(1)N2(g)+3H2(g) 2NH3(g);ΔH<0(曲線Ⅰ)

(2)H2(g)+I2(g) 2HI(g);ΔH>0(曲線Ⅱ)

(3)2SO3(g) 2SO2(g)+O2(g);ΔH>0(曲線Ⅲ)

則圖象中y軸可以表示                    ( )

①平衡混合氣中一種生成物的體積分數(shù) ②平衡混合氣中一種反應物的體積分數(shù)、燮胶饣旌蠚庵幸环N生成物的產(chǎn)率、芷胶饣旌蠚庵幸环N反應物的轉化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平衡知識。反應(1)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反應,壓強增大時,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混合氣中一種反應物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不符合題意。其他反應可類似分析。

答案:C

試題詳情

6.(2010·模擬題)某化學學習小組探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反應:

2A(g)+B(g) 2C(g);ΔH<0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已知圖中p表示壓強,且p2>p1;T表示溫度,且T2>T1;n表示物質的量,v表示反應速率)。由此可判斷下列圖象不正確的是                                           ( )

  

解析:因反應是正方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故在同溫下加壓平衡右移,A的平衡轉化率增大,A正確;升溫平衡左移,使產(chǎn)物C的物質的量減小,但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平衡所用時間越少,B正確;加壓平衡右移,應是v>v,C不正確;升溫平衡左移,平衡混合物的總物質的量變大,而氣體總質量不變,根據(jù)=m/n可知溫度越高,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越小,D正確。

答案:C

 

試題詳情

5.(2010·模擬題)已知可逆反應aA+bBcC中,物質的含量A% 

和C%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在T1、T3時達到過化學平衡

B.該反應在T2時達到化學平衡

C.升高溫度,平衡會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D.該反應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

解析:根據(jù)圖象分析可知T2前生成物C的含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T2后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T2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因此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答案:B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