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6856  426864  426870  426874  426880  426882  426886  426892  426894  426900  426906  426910  426912  426916  426922  426924  426930  426934  426936  426940  426942  426946  426948  426950  426951  426952  426954  426955  426956  426958  426960  426964  426966  426970  426972  426976  426982  426984  426990  426994  426996  427000  427006  427012  427014  427020  427024  427026  427032  427036  427042  427050  447090 

3、

試題詳情

2、

試題詳情

4、《詩三首》

通假字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精題精練]

試題詳情

3、《孔雀東南飛》

通假字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試題詳情

2、《離騷》

通假字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試題詳情

1、《詩經》兩首

通假字

一詞多義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試題詳情

7、《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犊兹笘|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后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選自南朝陳徐陵編《玉臺新詠》卷一,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試題詳情

6、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杰出的辭賦家與散文家。陶詩今存125首,計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陶文今存12篇,計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

陶淵明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么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fā)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象歸隱田園后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樸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偟恼f來,陶文數(shù)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xiàn)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因此,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他的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試題詳情

5、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qū)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建安風骨是以曹氏父子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團所表現(xiàn)出的共同的文學傾向,他們高揚政治理想,展示強烈個性,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展現(xiàn)了東漢末年動蕩的時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剛健有力的詩歌風格,所以稱為“建安風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叭堋敝覆懿、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試題詳情

4、《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最早見于《文選》,為南朝梁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后世遂作為組詩看待。

《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舜,而清音獨遠,悲夫!”--鐘嶸《詩品》

 “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興象玲瓏,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動天地”--胡應麟《詩藪》

 “《十九首》所以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幾?雖處富貴,慊慊猶有不足,況貧賤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誰不感慨?人情于所愛,莫不欲終身相守,然誰不有別離?以我之懷思,猜彼之見棄,亦其常也。失終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復不知其樂,咋一別離,則此愁難已。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皆同此旨。故《十九首》雖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者,此詩所以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則人人本自有詩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盡,故特推《十九首》以為至極!--清人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