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文中最能體現(xiàn)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學說思想的句子是: ,
, 。
解析:孟子主張人性善,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保有自己的“本心”。對照原文,表達了此義的應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答案: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
②
解析:解答本題要落實每句的關(guān)鍵詞語,①題中關(guān)鍵詞語是“欲”和“得兼”,②題中關(guān)鍵詞語則是“是心”和“喪”,應結(jié)合課文突破其義,攻克了重點詞語,再聯(lián)系全文,做到字字落實,疏通全句。
答案:①生命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我)舍棄生命而選擇正義。②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答案:①禍患、災難 ②假如、假使
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分別指( )
A.前者指“義”,后者指“不義”。 B.前者指“死”后者指“生”。
C.前者指“茍得”,后者指“不辟”。 D.前者指“賢者”,后者指“不賢者”。
解析:解答本題,先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結(jié)合上下文可知,作者認為“義”高于生命,因此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是“義”,比死亡更令人厭惡的東西是“不義”。
答案:A
4.本文運用________的手法,論述“義”的價值高于生命,當求“生”與守“義”發(fā)生矛盾時,人應當“ ”。
解析:本題的第二個空簡單易填,可知孟子的觀點是“舍生取義”,而為了引發(fā)這一觀點,作者首先用了形象的比喻的論證方法,以“舍魚而取熊掌”這個生活常理為喻,自然地得出在生和義無法兩全的情況下應該“舍生取義”的結(jié)論。
答案:比喻 舍生取義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
①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②[
萬鐘于我何加焉( )
解析:本題是對一詞多義的考查,同一個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含義會不盡相同,這要結(jié)合各自的語言環(huán)境來把握其含義和用法的。
答案:①并且 卻,可是 ②比 對于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釋: 。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釋: 。
③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釋: 。
④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________通________,解釋: 。
解析:通假字是文言文中的重點之一。一般來說,通假字的字音、字義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來讀、來解,它所通之字一般是固定的,本課的通假字較多,還應多加積累。
答案:①“辟”通“避”,躲避! ②“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③“鄉(xiāng)”通“向”,從前! ④“辯”通“辨”,辨別。
1.以下名言不屬于孟子說的一項是( )
A. 此一時,彼一時也! B.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D.。吾日三省吾身。
解析:解答本題時課內(nèi)我們學過的名言容易辨認,經(jīng)積累可知D.項“吾日三省吾身”為《論語》中曾參的名言。而A 和C均為孟子名言,還應多加積累。
答案:D
3.《魚我所欲也》選自 ,本文著重談論當生命與大義不可兼得時應 的中心論點。你所知道的出自《孟子》的成語有 、 等。
答案:《孟子·告子上》 舍生取義 明察秋毫 緣木求魚
課中10分鐘(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