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900  437908  437914  437918  437924  437926  437930  437936  437938  437944  437950  437954  437956  437960  437966  437968  437974  437978  437980  437984  437986  437990  437992  437994  437995  437996  437998  437999  438000  438002  438004  438008  438010  438014  438016  438020  438026  438028  438034  438038  438040  438044  438050  438056  438058  438064  438068  438070  438076  438080  438086  438094  447348 

1.C/疏,疏奏,名詞。2.D/“顏色”,神色、臉色;“適當”正處在……;“委曲”,詳情,詳細地。3.A/兩個“者”,都是語氣助動詞,表提示、停頓。B.“以”介詞,①因為,②拿,用;C.①代詞,指代“意不欲行”的“中外表疏”,②動詞,到……地方去;D.①人稱代詞,他(的),②語氣副詞,表測度語氣,“大概”。4.B! 5.C/A.“不怎么重用趙普”錯,“稱職”的是趙普推薦的人;B. “求雨”錯,是慶賀下雨; D.呂余慶罷為尚書左丞在前,且是自請“解職”。

試題詳情

5.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皇帝當初并不怎么重用趙普,曾經(jīng)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終被他剛毅的性格所感動,他也以稱職而聞名于世。

   B.趙普很善于臨機應變,使皇帝改變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響大宴而發(fā)怒,趙普告知百姓正在宮外奏樂求雨,使皇帝轉怒為喜。

   C.趙普上書稱贊皇弟,并想事先得到皇帝的臨終遺詔,言下有推薦皇弟作接班人之意,并希望早定此事,皇帝很重視他的話。

   D.李處耘獲罪,趙普違背皇帝的旨意,呂余慶先后竭力為他們開脫。李、趙無事,呂余慶卻因此被罷為尚書左丞。

試題詳情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趙普性格“剛毅果斷”的一組是  (   )

  ①嘗欲除某人為某官,帝不用      ②徐拾奏歸,補綴,復奏如初

  ③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        ④必投之壺中,束缊焚之

  ⑤趙普、李處耘皆先進用        ⑥時稱長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⑥

試題詳情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 刑賞天下之刑賞

②師,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① 豈得喜怒專之

②生物之息相吹也

   C.①必投壺中

    ②項伯乃夜馳沛公軍,欲呼張良與俱去

D.①帝怒,裂奏投諸地      

    ②……愚人之所以為愚,皆出于此乎

試題詳情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普顏色自若   B.適當其時    C.帝委曲問處耘事  D.余慶以理解釋

試題詳情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嘗欲某人為某官         除:封授

   B.卒其奏             可:同意

   C.中外表             疏:陳述

   D.左右爭之            傾:傾軋、排擠

試題詳情

175.趙普

  (趙)普獨相凡十年,剛毅果斷,以天下事為己任。嘗欲某人為某官,帝不用;明日,復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奏投諸地,普顏色自若,徐拾奏歸,補綴,復奏如初。帝悟,卒其奏,后果以稱職聞。又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帝怒曰:“朕不與遷官,將奈何? ”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喜怒專之! ”帝弗聽,起,普隨之。帝入宮,普立于宮門,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一日,大宴,雨驟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間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損!不過沾濕供帳樂衣耳。百姓得雨,各歡喜作樂。適當其時乞令樂官就雨中奏技!钡鄞髳偅K宴。普臨機制變,能回帝意類此。常設大瓦壺于視事閣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壺中,束焚之。其多得謗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鎮(zhèn),上書自訴云:“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矧昭憲皇太后大漸之際,臣實預聞顧命,知臣者君,愿賜昭鑒!”帝手封其書,藏之金匱。九月,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呂余慶以疾求解職;丁卯,罷為尚書左丞。余慶為帝霸府(藩王府邸)元僚,趙普、李處耘皆先進用,余慶恬然不以介意。處耘獲罪時,余慶知江陵,還朝,帝委曲問處耘事,余慶以理解釋。及普忤旨,左右爭之,余慶獨為明辨,帝意稍解。時稱長者。(《續(xù)資治通鑒·宋紀七》)

  [注]①矧(shěn):況且 。  ②大漸:病重。

試題詳情

6.(1)您認為兩人之中誰應該被肯定呢?  (2)我(當然)肯定那端水滅水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譯文:巫馬子對墨子說:“您(主張)愛天下一切人,談不上有什么好處,我不愛天下(一切人),也談不上有什么害處。(既然咱們的主張)都沒有產(chǎn)生什么后果,您為什么單單地認為自己的對,而認為我的錯呢?”

墨子道:“比如有人在這里放了火,一個端著水,準備撲滅它,另一人拿著燃燒的東西,準備助長火勢。(兩人的行動)雖然都沒成為現(xiàn)實,但您認兩人之中誰應該被肯定呢?”巫馬子道:“我(當然)肯定那端水滅火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墨子又道:“(如此說來)我仍然認為自己的主張對,而認為您的觀點是錯誤的!

譯文:吳起,衛(wèi)國人,愛好用兵之道。年輕時,家里累積千金資財,游歷求官不成,終于使家庭破落。鄉(xiāng)里人譏笑他,吳起便殺了那些詆誹自己的人三十多名,然后朝東走出衛(wèi)國城門,跟他母親訣別時,咬著臂膀發(fā)誓說:“如果我吳起做不了卿相,就不再回衛(wèi)國了!庇谑撬略鴧。過了沒多久,他的母親死了,吳起始終沒有回家。曾參因此輕視他,而與他絕交。吳起就到魯國去,學習兵法來服事魯國國君。魯國讓他當將軍,帶軍隊進攻齊國,使齊國吃了大敗仗。那魯國是個小國,但有了打勝仗的名聲,那么諸侯國就得考慮魯國了。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關系的國家,然而魯國任用了吳起,就是拋棄衛(wèi)國。魯國國君終于懷疑吳起,就謝絕(辭退)了他。

吳起這時聽說魏文侯賢明,就是服事他,文侯用他做將軍,進擊秦國,攻占了五座城池。吳起身為將軍,與最下等的士兵同穿同吃。他睡覺不鋪席子,行軍不騎馬乘車,親自包裝背負糧食,為士兵分擔勞苦。士兵中有個生了毒瘡的,吳起為他吮吸膿汁。這個士兵的母親聽到了哭了起來。有人說:“你兒子是士兵,將軍卻親自吮吸他的毒瘡,你還哭什么呢?”母親說:“不是這樣的。往年吳公替他父親吮吸毒瘡,他的父親在戰(zhàn)斗中勇往直前,決不后退,終于死在敵人手里。吳公現(xiàn)在又給我的兒子吮吸毒瘡,我不知道兒子將會死在哪里,因此替他哭泣!拔暮钫J為吳起善于帶兵打仗,廉潔公正,能完全得到士兵的愛心,就任用他做西河太守,來拒御秦國和韓國。魏文侯死后,吳起服事文侯的兒子魏武侯。武侯游黃河順流而下,到了河流中間,回頭對吳起說:“壯美啊,山河如此險固!這是魏國的珍寶啊!眳瞧鸹卮鹫f:“國家的珍寶在于國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險固。如果國君不施恩德,船里的人都是仇敵。”武侯說:“好”。

試題詳情

1.B(輕視)  2.D(A.“以之為”之意;B.背負糧食;C.“后退”之意;均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D項是“廉潔公平”之意)  3.D(A表判斷,B表承接,C作代詞,代他。D一是代詞,代“疽”,一是助詞。)  4.D  5.B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