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7948  437956  437962  437966  437972  437974  437978  437984  437986  437992  437998  438002  438004  438008  438014  438016  438022  438026  438028  438032  438034  438038  438040  438042  438043  438044  438046  438047  438048  438050  438052  438056  438058  438062  438064  438068  438074  438076  438082  438086  438088  438092  438098  438104  438106  438112  438116  438118  438124  438128  438134  438142  447348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桑懌有武力有謀略,為保護鄉(xiāng)里安全,他主動要求監(jiān)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盜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況之后,次日即奮力抓獲案犯。

  B.桑懌兩次舉進士均未中,學問不深行事卻合乎情理。樞密吏以“致閣職”向他索賄,他義正辭嚴地表示,即便有錢也絕不靠賄賂得官。

  C.桑懌是一名義勇之士,好仗義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卻與內心的剛強形成鮮明對比,他恥于見人,不夠自信,又拙于言辭,令人難以置信。

  D.歐陽修高度評價了桑懌,認為他是少數幾個懂得應當將勇力用于何處的人,值得廣為傳頌,并把他視同為司馬遷筆下的偉烈奇節(jié)士。

試題詳情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桑懌仗義助人的一組是  (   )

  ①懌白令:“愿往來里中察奸民。”

  ②探其篋,不使之知覺。

  ③少年色動,即推仆地縛之。

  ④用賂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

  ⑤見民走避溺者,遂棄其粟,以舟載之。

  ⑥聚其里人飼之,粟盡乃止。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試題詳情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得龍城廢田數頃,退力耕!   盡心力為之,必有后災

  B.召里中少年,戒曰         府吏聞此變,求假暫歸

  C.與我銀,君致閣職         誰大王為此計者

  D.遂棄其粟,舟載之!      此知之,故欲往

試題詳情

156.桑懌

桑懌,開封雍丘人。舉進士,再不中,去游汝潁間,得龍城廢田數頃,退而力耕。歲兇,汝旁諸縣多盜。懌白令:“愿往來里中察奸民!币蛘倮镏猩倌辏湓唬骸氨I不可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諾。里老父子死未斂,盜夜脫其衣。里老父怯,無他子,不敢告縣,裸其尸,不能葬。懌聞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篋,不使之知覺。明日遇之,問曰:“爾諾我不為盜矣,今又盜里父子尸者,非爾邪?”少年色動,即推仆地縛之。授郟城尉。天圣中,移澠池尉。歲余,改授永安縣巡檢。樞密吏謂曰:“與我銀,為君致閣職”。懌曰:“用賂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有,固不可也!崩襞。懌不甚知書,然其所為皆合道理,多此類。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廩,將以舟載之,見民走避溺者,遂棄其粟,以舟載之。見民荒歲,聚其里人飼之,粟盡乃止。懌善劍及鐵簡,力過數人,而有謀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為人不甚長大,亦自修為威儀,言語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廬陵歐陽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懌,可謂義勇之士。其學問不深而能者,蓋天性也。余固喜傳人事,尤愛司馬遷善傳,而其所書皆偉烈奇節(jié)士,喜讀之,欲學其作,而怪今人如遷所書者何少也!乃疑遷特雄文善壯其說,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懌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遷書不誣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盡知也!

 (《歐陽文忠公集·桑懌傳》) 1.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歲兇,汝旁諸縣多盜!           兇:不吉利

B.懌白令:“愿往來里中察奸民!薄     “祝悍A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諾!   ≈Z:答應

D.夜入其家,探其篋,不使之知覺!     『D:小箱子

試題詳情

5.(1)于是就頒賜給王羆鐵券,說只要荊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本州刺史一職。

(譯出大意給1分;“遺”譯為表示“給予”一類的意思,給1分;“全”譯為表示“完整”、“保全”一類的意思,給1分。)

(2)只有王羆能取信于民,所以沒有隱匿的人,他征收的糧食不比各州少。(譯出大意給1分;“信著于人”譯為“取信于民”或“在百姓中享有信譽信譽卓著”等,給1分;“不少諸州”譯出比較關系,給1分。)

參考譯文:

王羆字熊羆,是京兆霸城人。王羆剛直倔強,處事公平,州郡人對他又敬又怕。魏太和年間,被任命為殿中將軍,不久升為雍州別駕,他為人清正廉潔,疾惡如仇,勤于公事。后來因為軍功被封為定陽子,任命他做荊州刺史。梁國又派曹義宗圍攻荊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頭只有幾塊墻板的距離。當時內外多事,沒有余暇救援,于是授給王羆鐵券,說如果能保全城池,則當授他為該州刺史。城中糧盡,王羆煮粥,與將士們均分而食。每次出戰(zhàn),不曾穿盔戴甲,對天大呼道:“荊州城為孝文皇帝設置。上天如果不保佑國家,就讓賊箭射中我的頭,否則,王羆 必將破賊。屢次作戰(zhàn),也不曾受傷。齊神武帝派韓軌、司馬子如從黃河東岸乘夜渡河,偷襲王羆,王羆沒有發(fā)覺。等到天亮,韓軌的將士已經登梯入城。王羆還沒有起床,聽見門外鬧哄哄的,便光著身子,露著頭發(fā),光著腳,抄起一根木棒,大呼而出,說道:“老羆當道臥,貉子怎能過!” 敵人見了,驚慌后退 。王羆追到東門,部下也有一些人趕到,合力擊敗敵軍。韓軌的將士只得棄城逃跑。文帝聽說后,贊許王羆豪壯。當時關中饑荒嚴重,征調民間糧食,以供軍用。有隱藏者,命令互相告發(fā),很多人遭受拷打,也有人因此逃散。只有王羆向來計信用,轄境中無人隱藏糧食,征得的糧食也不比別的州少,而且沒有怨言。文帝認為華州是險要之地,派使者犒勞王羆,讓他嚴加守備。等到齊神武兵臨城下,對王羆說:“為什么不及早投降?”王羆大呼道:“此城就是我王羆的家,生死在此,想死的過來!”齊神武不敢進攻。王羆 為人儉樸直率,不修邊幅。有一次,朝廷派來一位使者,王羆為他設下飯肴。使者竟然把薄餅的邊緣撕去。王羆說:“耕種收獲,已經不易,去殼加火,費力不少,你這種做法,恐怕是不餓。”命令隨從將飯肴撤走。使者大驚,十分慚愧。又一次,一位客人與王羆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羆不高興。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羆就從地上揀起來吃?腿松裆軕M愧。他為人又嚴厲急躁,曾經有一名小吏挾私憤報告事情,王羆來不及下令拷打,竟拿起自己的靴子去打他。每次宴會,王羆都親自稱量酒肉,分給將士。當時的人推崇他為人平均,嘲笑他為事瑣碎。王羆的舉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詐之事,凡是他所任過職的地方,雖然在當時沒有什么功跡,在他離任后卻都思念他。

試題詳情

4. B(文中沒說王羆“為人小氣” 他請臺使吃飯時,因對方撕去薄餅邊兒而撤去食物,是他“性儉率,舉動率情”的表現。)

試題詳情

3. D(①②是說王羆勵精公事,勇敢而又忠于國家)

試題詳情

2.C(前者為介詞,“替,給”,后者為介詞“對,向”;A項兩者都為副詞“才”

B項都為介詞“和,同”;D項都是“假如”的意思)

試題詳情

1.A(投:應為“丟棄,舍棄”之義)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