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537  8545  8551  8555  8561  8563  8567  8573  8575  8581  8587  8591  8593  8597  8603  8605  8611  8615  8617  8621  8623  8627  8629  8631  8632  8633  8635  8636  8637  8639  8641  8645  8647  8651  8653  8657  8663  8665  8671  8675  8677  8681  8687  8693  8695  8701  8705  8707  8713  8717  8723  8731  447348 

9.X、Y、Z、M、W為五種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同周期

元素,且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5,X與Z可形成XZ2分子;Y與M形成的氣態(tài)化

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0.76 g·L-1;W的質子數(shù)是X、Y、Z、M四種元素質

子數(shù)之和的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W>Z>Y>X>M 

B.XZ2、X2M2、W2Z2均為直線型的共價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單質不一定是原子晶體

D.由X、Y、Z、M四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離子鍵,又有共價鍵

解析:這是一道無機推斷題,以元素推斷為基礎,綜合考查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分子結構,元素化合物性質、用途等知識,試題難度不大,在高考復習練習中常會遇到類似的題目,但命題者在這里一反通常習慣,把X、Y、Z、M、W這五種短周期元素,并不是設成都是隨著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而只是設其中X、Y、Z三種元素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同周期元素,而把原子序數(shù)最小的M元素恰恰排在X、Y、Z三種元素后面,這樣就給考生設置了一個思維陷阱,如果考生不注意審題,不注意這一細節(jié),一旦陷入習慣上的思維定勢,就會跌入這個陷阱,無法正確、迅速解題。這也是本題的解題關鍵。只要掌握了這一解題關鍵,再結合題給的條件,題目就可迎刃而解。

分析題給的條件可知,X、Y、Z、M、W這五種短周期元素的排列,不是按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排列的,其中只有X、Y、Z三種元素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同周期元素,由X、Y、Z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5,X與Z可形成XZ2分子,可推出X、Y、Z分別為C、N、O三種元素;再根據(jù)Y與M形成的氣態(tài)化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就可計算出該氣態(tài)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從而確定M為H元素,最后根據(jù)W的質子數(shù)是X、Y、Z、M四種元素質子數(shù)之和的1/2,推出W為Na 元素。所以,原子半徑應是W>X>Y>Z>M(即Na>C>N>O>H),A選項錯。B選項中CO2 、C2H2 均為直線型共價化合物,而Na2O2 不是直線型共價化合物(折線型化合物),B錯誤。C選項是正確的,例如石墨、C60、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碳單質就不是原子晶體。D選項中,X、Y、Z、M四種元素可形成化合物 (NH4)2CO3 、NH4HCO3 、CO(NH2)2(尿素)等,前二種為離子化合物,而尿素為共價化合物,所以D錯。

答案:C

試題詳情

31.[化學-有機化學基礎](13分)

透明聚酯玻璃鋼可用于制造導彈的雷達罩和宇航員使用的氧氣瓶。制備它的一種配方中含有下列四種物質:

     

(甲)      (乙)  (丙)   (丁)

填寫下列空白:

(1)甲中不含氧原子的官能團是____________;下列試劑能與甲反應而褪色的是___________(填標號)

a. Br2/CCl4溶液  b.石蕊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2)甲的同分異構體有多種,寫出其中一種不含甲基的羧酸的結構簡式:_______

(3)淀粉通過下列轉化可以得到乙(其中A-D均為有機物):

 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試劑X可以是___________。

(4)已知:

利用上述信息,以苯、乙烯、氯化氫為原料經(jīng)三步反應合成丙,其中屬于取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5)化合物丁僅含碳、氫、氧三種元素,相對分子質量為110。丁與FeCl3溶液作用顯現(xiàn)特征顏色,且丁分子中烴基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種。則丁的結構簡式為       。

[答案](1)碳碳雙鍵(或);ac

(2)CH2=CH-CH2-CH2-COOH(3)C6H12O6;Br2/CCl4(或其它合理答案)

(4)+CH3CH2Cl+HCl(5)

時光飛逝,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結束了,今年福建省本一擴招,本三與本二合并,報考人數(shù)下降,錄取率又要提高,這樣一來數(shù)學容易,理綜容易。今年高考化學題目由于大環(huán)境的束縛,出得比較容易、平實,但不乏亮點,選擇題中沒有偏題怪題,其中第12題情景新穎;非選擇題的23(4),24(3),25(5)(7),31(3)(4)個人比較欣賞。今年難度比去年有下降,而且比省檢容易了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可能覺得做得不過癮,但希望“基礎平實”這個高考導向延續(xù)下去。

由于我們是選考物構,有機題漸行漸遠,所以有機題僅提供答案,不做詳解和評析,

以上是個人想法,不妥之處請多多批評。

試題詳情

30、[化學--物質結構與性質](13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

回答以下問題:

(1)基態(tài)氮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種元素第一電離能從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視為NH3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種氮的氫化物。

①NH3分子的空間構型是_______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軌道的雜化類型是_____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燒時發(fā)生的反應是:

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

若該反應中有4mol N-H鍵斷裂,則形成的π鍵有________mol。

③肼能與硫酸反應生成N2H6SO4。N2H6SO4晶體類型與硫酸銨相同,則N2H6SO4的晶體內不存在__________(填標號)

a. 離子鍵   b. 共價鍵   c. 配位鍵   d. 范德華力

(4)圖1表示某種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其分子內4個

氮原子分別位于正四面體的4個頂點(見圖2),分子內存

在空腔,能嵌入某離子或分子并形成4個氫鍵予以識別。

下列分子或離子中,能被該有機化合物識別的是_________(填標號)。

a. CF4    b. CH4    c. NH4+   d. H2O

[解析](1)基態(tài)氮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是2s22p3 ,學生可能審題時沒注意到是價電子排布式。

(2)C、N、O三種元素第一電離能從大到小的順序是N>O>C

(3)①NH3分子的空間構型是三角錐型,NH3中氮原子軌道的雜化類型是sp3,而肼(N2H4)分子可視為NH3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所以N2H4分子中氮原子軌道的雜化類型是sp3,這個與H2O,H2O2中O的雜化類型都是sp3的道理是一樣的。

②反應中有4mol N-H鍵斷裂,即有1molN2H4參加反應,生成1.5molN2,則形成的π鍵有3mol。  

③N2H6SO4晶體類型與硫酸銨相同,可見它是離子晶體,晶體內肯定不存在范德華力。

(4)要形成氫鍵,就要掌握形成氫鍵的條件:一是要有H原子,二是要電負性比較強,半徑比較小的原子比如F,O,N等構成的分子間形成的特殊的分子間作用力。符合這樣的選項就是c和d,但題中要求形成4個氫鍵,氫鍵具有飽和性,這樣只有選c。

這題中的(3)(4)兩問亮點較多,讓人耳目一新,其中第(4)耐人回味,這樣子就把氫鍵的來龍去脈和特點考查徹底!高!

試題詳情

25、(16分)

化學興趣小組對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劑成分及其含量進行以下探究:

查得資料:該牙膏摩擦劑由碳酸鈣、氫氧化鋁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生成。

Ⅰ.摩擦劑中氫氧化鋁的定性檢驗

  取適量牙膏樣品,加水成分攪拌、過濾。

(1)往濾渣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氫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濾液中先通入過量二氧化碳,再加入過量稀鹽酸。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定量測定

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略去)進行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質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依據(jù)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3)實驗過程中需持續(xù)緩緩通入空氣。其作用除了可攪拌B、C中的反應物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應生成BaCO3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項措施中,不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標號)。

a.在加入鹽酸之前,應排凈裝置內的CO2氣體

b.滴加鹽酸不宜過快

c.在A-B之間增添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

d. 在B-C之間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

(6)實驗中準確稱取8.00g樣品三份,進行三次測定,測得BaCO3平均質量為3.94g 。則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

(7)有人認為不必測定C中生成的BaCO3質量,只要測定裝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質量差,一樣可以確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實驗證明按此方法測定的結果明顯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氫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要求基礎。

Al(OH)3+OH=[Al(OH)4]或Al(OH)3 +OH=AlO2+2H2O

(2)生成的是NaAlO2溶液,通入CO2氣體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NaHCO3,加入鹽酸有CO2氣體產(chǎn)生、Al(OH)3沉淀溶解。學生完整描述實驗現(xiàn)象要比較扎實的基本功。

(3)實驗過程中需持續(xù)緩緩通入空氣,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這樣設問學生經(jīng)常接觸。

(4)CO2+Ba(OH)2=BaCO3↓+H2O,基礎簡單的方程式書寫。

(5)在加入鹽酸之前,應排凈裝置內的CO2氣體,會影響測量,滴加鹽酸不宜過快,保證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在A-B之間增添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因為整個裝置中不需要干燥,有水份不會影響CO2吸收。在B-C之間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C瓶中是足量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響CO2吸收,所以不需要除去CO2中的HCl,選cd。

(6)BaCO3質量為3.94g ,n(BaCO3)=0.0200mol, 則n(CaCO3)=0.0200mol,質量為2.00g,則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25%。此問計算比較簡單。

(7)Ba(OH)2溶液還吸收了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造成質量偏大,所以可以回答B(yǎng)中的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進入裝置C中。

本題取材牙膏摩擦劑的探究實驗,其中第(5)(7)小問出的不錯,第(5)小問考查影響實驗準確度的因素探討,對學生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第(7)小問設置有臺階,降低了難度,若將“結果明顯偏高增加”設置成填空可能會更好。

試題詳情

24、(14分)

四氯化鈦(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業(yè)材料--鈦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鈦鐵礦(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備TiCl4等產(chǎn)品的一種工藝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往①中加入鐵屑至浸出液顯紫色,此時溶液仍呈強酸性。該過程中有如下反應發(fā)生。

2Fe3++Fe === 3Fe2+

2TiO2+(無色) +Fe+4H+ === 2Ti3+(紫色) +Fe2++2H2O

Ti3+(紫色) +Fe3++H2O === TiO2+(無色) +Fe2++2H+

加入鐵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藝中需要控制條件以形成TiO2·n H2O溶膠,該分散質顆粒直徑大小在_____________范圍。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體TiO2·n 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 (OH)3雜質,還可制得鈦白粉。已知25℃時,Ksp[Fe(OH)3]=2.79×10-39,該溫度下反應Fe (OH)3+3H+Fe3+ +H2O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____。

(4)已知:TiO2 (s) +2 Cl2 (g)=== TiCl4(l) +O2(g)   △H=+140KJ·mol-1

2C(s) +O2(g)=== 2CO(g)             △H=-221KJ·mol-1

寫出④中TiO2和焦炭、氯氣反應生成液態(tài)TiCl4和CO氣體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藝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礦物為原料等優(yōu)點。依據(jù)綠色化學理念,該工藝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只要求寫出一項)。

(6)依據(jù)右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雜質的TiCl4 ,可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

 
TiCl4
SiCl4
熔點/℃
-25.0
-68.8
沸點/℃
136.4
57.6

[解析]

(1)根據(jù)題意給出方程式分析鐵屑的作用就是作為還原劑的,即:將Fe3+還原為Fe2+,另外浸出液顯紫色,說明含有Ti3+,防止Ti3+被Fe3+氧化成TiO2+。參考答案中“生成Ti3+保護Fe2+不被氧化。”有點讓人費解,能不能說成“防止Ti3+被Fe3+氧化成TiO2+”或者說“將TiO2+還原成Ti3+”。

(2)形成TiO2·n H2O溶膠,說明得到膠體,其分散質顆粒直徑大小為109~10 7m(或1nm-100nm);

(3)Ksp[Fe(OH)3]=c(Fe3+)×c3(OH-)=2.79×10-39,25℃時,c(H+)×c(OH-)=Kw=1×10-14;反應Fe (OH)3+3H+Fe3+ +H2O的平衡常數(shù)K==2.79×103。

此問設計精妙!利用數(shù)學關系巧妙代換求出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命題者的獨具匠心可見一斑。

(4)涉及蓋斯定律計算,比較常規(guī),按要求寫出方程式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TiO2(s)+ 2C(s)+2Cl2 (g)=TiCl4(l)+2CO(g)  △H=-81KJ·mol-1 (5)依據(jù)綠色化學理念,該工藝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產(chǎn)生了廢氣,廢液,廢渣等。

(6)右表信息可以看出,SiCl4,TiCl4兩者的沸點相差較大,要精制含少量SiCl4雜質的TiCl4可用蒸餾(或分餾)等方法。

這題是典型的化工流程題,問題設置不難。第(3)小問是亮點,精妙!個人覺得加上請計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可能設問更清晰。

試題詳情

23、(15分)

I、磷、硫元素的單質和化合物應用廣泛。

(1)磷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____________。

(2)磷酸鈣與焦炭、石英砂混合,在電爐中加熱到1500℃生成白磷,反應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時,就有________mol電子發(fā)生轉移。

(3)硫代硫酸鈉(Na2S2O3)是常用的還原劑。在維生素C(化學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過量I2溶液,使維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測定溶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發(fā)生的反應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體積的某維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 I2溶液V1 mL,充分反應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 Na2S2O3溶液V2 mL。該溶液中維生素C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鉀(KIO3)和亞硫酸鈉可發(fā)生如下反應: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檢驗,根據(jù)反應溶液出現(xiàn)藍色所需的時間來衡量該反應的速率。某同學設計實驗如下表所示:

 
0.01mol·L1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體積/mL
0.01mol·L1
Na2SO3溶液的體積/mL
H2O的體積
/mL
實驗
溫度
/℃
溶液出現(xiàn)藍色時所需時間/s
實驗1
5
V1
35
25
 
實驗2
5
5
40
25
 
實驗3
5
5
V2
0
 

    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V2=__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寶貴的戰(zhàn)略資源,我國的蘊藏量居世界首位。

(5)鈰(Ce)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熱條件下CeCl3易發(fā)生水解,無水CeCl3可用加熱CeCl3·6H2O和NH4Cl固體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備。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在某強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調節(jié)pH≈3,Ce3+通過下列反應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離。完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e3++□H2O2+□H2O === □Ce(OH)4↓+□_______

[解析](1)寫出P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2)每生成1 mol P4時,P由+5價變成0價,電子轉移為5×4=20或C化合價由0價變成為+2價,電子轉移為2×10=20;

(3)n(Na2S2O3)=bV1/1000  mol;與其反應的I2為bV1/2000  mol,與維生素C反應的I2mol,即維生素C的物質的量是mol(或其它合理答案);

(4)由實驗2可以看出混合液的總體積為50mL,V1為10mL,V2為40mL,實驗1和實驗2可知實驗目的是探究該反應速率與亞硫酸鈉溶液濃度的關系;實驗2和實驗3可知實驗目的是探究該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系。

(5)題目中給出:“加熱條件下CeCl3易發(fā)生水解”,可知NH4Cl的作用是肯定是抑制水解的,CeCl3水解會生成HCl,可以完整答出:NH4Cl的作用是分解出HCl氣體,抑制CeCl3水解。

(6)根據(jù)題意:“強酸性”或觀察方程式可知缺項是H+,利用電子得失守恒或觀察法就可以配平方程式。2Ce3++H2O2+6H2O=== 2Ce(OH)4↓+6H+

此題考查原子結構示意圖,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與電子轉移計算,滴定中的簡單計算,水解知識,實驗探究變量的控制等,上述皆高中化學中的主干知識。題設中的情景都是陌生的,其中還涉及到稀土知識,其中第(4)小問是該題亮點,設問巧妙,有點類似于2010全國新課標一題,但題目設計更清晰,不拖泥帶水。第6小問的缺項配平有點超過要求,但題中給出提示,降低了難度。

這題拼湊痕跡比較明顯,每小問前后聯(lián)系不強,或者說沒有聯(lián)系。

試題詳情

12、25℃時,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過量金屬錫(Sn),發(fā)生反應:

Sn(s)+Pb2+(aq)Sn2+(aq)+Pb(s),體系中c(Pb2+)和c(Sn2+)變化關系如右圖所示。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c(Pb2+)增大

    B.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c(Pb2+)變小

   C.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該反應△H>0

   D.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2

[解析]答案:D

由于鉛是固體狀態(tài),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平衡不移動,c(Pb2+)不變;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平衡向左移動,c(Pb2+)變大;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平衡向左移動,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H﹤0;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0.22/0.10=2.2,故D項正確。

此題也是新情景,考查平衡移動原理以及平衡常數(shù)計算,題目不偏不怪,只要基礎扎實的同學都能順利作答。

試題詳情

11、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鋰水電池,可作為魚雷和潛艇的儲備電源。該電池以金屬鋰和鋼板為電極材料,以LiOH為電解質,使用時加入水即可放電。關于該電池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劑又是溶劑

    B.放電時正極上有氫氣生成

    C.放電時OH向正極移動

    D.總反應為:2Li+2H2O===  2LiOH+H2

[解析]答案:C

考生可能迅速選出C項是錯誤,因為原電池放電時OH是向負極移動的。這個考點在備考時訓練多次。這種電池名稱叫鋰水電池。可推測其總反應為:

2Li+2H2O===  2LiOH+H2↑。再寫出其電極反應如下:

(-)2Li-2e-=2Li+

(+)2H2O+2e-=2OH-+H2

結合選項分析A、B、D都是正確的。

此題情景是取材于新的化學電源,知識落腳點是基礎,對原電池原理掌握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的。

試題詳情

10、常溫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將溶液稀釋到原體積的10倍      B.加入適量的醋酸鈉固體

    C.加入等體積0.2 mol·L1鹽酸      D.提高溶液的溫度

[解析]答案:B

醋酸是弱酸,稀釋10倍,pH增加不到一個單位,A項錯誤,加入適量的醋酸鈉固體,抑制醋酸的電離,使其pH增大,可以使其pH由a變成(a+1);B項正確。

加入等體積0.2 mol·L1鹽酸,雖然抑制醋酸的電離,但增大了c(H+),溶液的pH減少;C項錯誤。提高溶液的溫度,促進了醋酸的電離,c(H+)增大,溶液的pH減少;D項錯誤。

此題涉及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移動,切入點都是比較常規(guī)的設問,但學生易錯選。

試題詳情

9、下表各選項中,不能利用置換反應通過Y得到W的一組化合物是(    )

 
A
B
C
D
Y
CO2
Fe2O3
C2H5OH
FeCl3
W
MgO
Al2O3
C2H5ONa
CuCl2

[解析]答案:D

A項中是Mg與CO2反應,B項中Al與Fe2O3發(fā)生鋁熱反應,C項中是金屬Na與C2H5OH反應,這三個反應都是置換反應。D項中是發(fā)生Cu+2FeCl3=CuCl2+2FeCl2,不是置換反應,但學生可能將此反應記錯,認為生成了鐵單質。此題難度不大,但素材來自教學一線,考查學生平時學習的錯誤,對實際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