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X、Y、Z、M、W為五種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同周期
元素,且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5,X與Z可形成XZ2分子;Y與M形成的氣態(tài)化
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0.76 g·L-1;W的質子數(shù)是X、Y、Z、M四種元素質
子數(shù)之和的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W>Z>Y>X>M
B.XZ2、X2M2、W2Z2均為直線型的共價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單質不一定是原子晶體
D.由X、Y、Z、M四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離子鍵,又有共價鍵
解析:這是一道無機推斷題,以元素推斷為基礎,綜合考查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分子結構,元素化合物性質、用途等知識,試題難度不大,在高考復習練習中常會遇到類似的題目,但命題者在這里一反通常習慣,把X、Y、Z、M、W這五種短周期元素,并不是設成都是隨著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而只是設其中X、Y、Z三種元素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同周期元素,而把原子序數(shù)最小的M元素恰恰排在X、Y、Z三種元素后面,這樣就給考生設置了一個思維陷阱,如果考生不注意審題,不注意這一細節(jié),一旦陷入習慣上的思維定勢,就會跌入這個陷阱,無法正確、迅速解題。這也是本題的解題關鍵。只要掌握了這一解題關鍵,再結合題給的條件,題目就可迎刃而解。
分析題給的條件可知,X、Y、Z、M、W這五種短周期元素的排列,不是按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排列的,其中只有X、Y、Z三種元素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同周期元素,由X、Y、Z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5,X與Z可形成XZ2分子,可推出X、Y、Z分別為C、N、O三種元素;再根據(jù)Y與M形成的氣態(tài)化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就可計算出該氣態(tài)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從而確定M為H元素,最后根據(jù)W的質子數(shù)是X、Y、Z、M四種元素質子數(shù)之和的1/2,推出W為Na 元素。所以,原子半徑應是W>X>Y>Z>M(即Na>C>N>O>H),A選項錯。B選項中CO2 、C2H2 均為直線型共價化合物,而Na2O2 不是直線型共價化合物(折線型化合物),B錯誤。C選項是正確的,例如石墨、C60、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碳單質就不是原子晶體。D選項中,X、Y、Z、M四種元素可形成化合物 (NH4)2CO3 、NH4HCO3 、CO(NH2)2(尿素)等,前二種為離子化合物,而尿素為共價化合物,所以D錯。
答案:C
31.[化學-有機化學基礎](13分)
透明聚酯玻璃鋼可用于制造導彈的雷達罩和宇航員使用的氧氣瓶。制備它的一種配方中含有下列四種物質:
(甲) (乙) (丙) (丁)
填寫下列空白:
(1)甲中不含氧原子的官能團是____________;下列試劑能與甲反應而褪色的是___________(填標號)
a. Br2/CCl4溶液 b.石蕊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2)甲的同分異構體有多種,寫出其中一種不含甲基的羧酸的結構簡式:_______
(3)淀粉通過下列轉化可以得到乙(其中A-D均為有機物):
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試劑X可以是___________。
(4)已知:
利用上述信息,以苯、乙烯、氯化氫為原料經(jīng)三步反應合成丙,其中屬于取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5)化合物丁僅含碳、氫、氧三種元素,相對分子質量為110。丁與FeCl3溶液作用顯現(xiàn)特征顏色,且丁分子中烴基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種。則丁的結構簡式為 。
[答案](1)碳碳雙鍵(或);ac
(2)CH2=CH-CH2-CH2-COOH(3)C6H12O6;Br2/CCl4(或其它合理答案)
(4)+CH3CH2Cl+HCl(5)
時光飛逝,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結束了,今年福建省本一擴招,本三與本二合并,報考人數(shù)下降,錄取率又要提高,這樣一來數(shù)學容易,理綜容易。今年高考化學題目由于大環(huán)境的束縛,出得比較容易、平實,但不乏亮點,選擇題中沒有偏題怪題,其中第12題情景新穎;非選擇題的23(4),24(3),25(5)(7),31(3)(4)個人比較欣賞。今年難度比去年有下降,而且比省檢容易了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可能覺得做得不過癮,但希望“基礎平實”這個高考導向延續(xù)下去。
由于我們是選考物構,有機題漸行漸遠,所以有機題僅提供答案,不做詳解和評析,
以上是個人想法,不妥之處請多多批評。
30、[化學--物質結構與性質](13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種化合物。
回答以下問題:
(1)基態(tài)氮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種元素第一電離能從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視為NH3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種氮的氫化物。
①NH3分子的空間構型是_______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軌道的雜化類型是_____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燒時發(fā)生的反應是:
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
若該反應中有4mol N-H鍵斷裂,則形成的π鍵有________mol。
③肼能與硫酸反應生成N2H6SO4。N2H6SO4晶體類型與硫酸銨相同,則N2H6SO4的晶體內不存在__________(填標號)
a. 離子鍵 b. 共價鍵 c. 配位鍵 d. 范德華力
(4)圖1表示某種含氮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其分子內4個
氮原子分別位于正四面體的4個頂點(見圖2),分子內存
在空腔,能嵌入某離子或分子并形成4個氫鍵予以識別。
下列分子或離子中,能被該有機化合物識別的是_________(填標號)。
a. CF4 b. CH4 c. NH4+ d. H2O
[解析](1)基態(tài)氮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是2s22p3 ,學生可能審題時沒注意到是價電子排布式。
(2)C、N、O三種元素第一電離能從大到小的順序是N>O>C
(3)①NH3分子的空間構型是三角錐型,NH3中氮原子軌道的雜化類型是sp3,而肼(N2H4)分子可視為NH3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所以N2H4分子中氮原子軌道的雜化類型是sp3,這個與H2O,H2O2中O的雜化類型都是sp3的道理是一樣的。
②反應中有4mol N-H鍵斷裂,即有1molN2H4參加反應,生成1.5molN2,則形成的π鍵有3mol。
③N2H6SO4晶體類型與硫酸銨相同,可見它是離子晶體,晶體內肯定不存在范德華力。
(4)要形成氫鍵,就要掌握形成氫鍵的條件:一是要有H原子,二是要電負性比較強,半徑比較小的原子比如F,O,N等構成的分子間形成的特殊的分子間作用力。符合這樣的選項就是c和d,但題中要求形成4個氫鍵,氫鍵具有飽和性,這樣只有選c。
這題中的(3)(4)兩問亮點較多,讓人耳目一新,其中第(4)耐人回味,這樣子就把氫鍵的來龍去脈和特點考查徹底!高!
25、(16分)
化學興趣小組對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劑成分及其含量進行以下探究:
查得資料:該牙膏摩擦劑由碳酸鈣、氫氧化鋁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生成。
Ⅰ.摩擦劑中氫氧化鋁的定性檢驗
取適量牙膏樣品,加水成分攪拌、過濾。
(1)往濾渣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氫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濾液中先通入過量二氧化碳,再加入過量稀鹽酸。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定量測定
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略去)進行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質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依據(jù)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3)實驗過程中需持續(xù)緩緩通入空氣。其作用除了可攪拌B、C中的反應物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應生成BaCO3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項措施中,不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標號)。
a.在加入鹽酸之前,應排凈裝置內的CO2氣體
b.滴加鹽酸不宜過快
c.在A-B之間增添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
d. 在B-C之間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
(6)實驗中準確稱取8.00g樣品三份,進行三次測定,測得BaCO3平均質量為3.94g 。則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
(7)有人認為不必測定C中生成的BaCO3質量,只要測定裝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質量差,一樣可以確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實驗證明按此方法測定的結果明顯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氫氧化鋁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要求基礎。
Al(OH)3+OH-=[Al(OH)4]-或Al(OH)3 +OH-=AlO2-+2H2O
(2)生成的是NaAlO2溶液,通入CO2氣體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NaHCO3,加入鹽酸有CO2氣體產(chǎn)生、Al(OH)3沉淀溶解。學生完整描述實驗現(xiàn)象要比較扎實的基本功。
(3)實驗過程中需持續(xù)緩緩通入空氣,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這樣設問學生經(jīng)常接觸。
(4)CO2+Ba(OH)2=BaCO3↓+H2O,基礎簡單的方程式書寫。
(5)在加入鹽酸之前,應排凈裝置內的CO2氣體,會影響測量,滴加鹽酸不宜過快,保證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在A-B之間增添盛有濃硫酸的洗氣裝置,因為整個裝置中不需要干燥,有水份不會影響CO2吸收。在B-C之間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C瓶中是足量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響CO2吸收,所以不需要除去CO2中的HCl,選cd。
(6)BaCO3質量為3.94g ,n(BaCO3)=0.0200mol, 則n(CaCO3)=0.0200mol,質量為2.00g,則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25%。此問計算比較簡單。
(7)Ba(OH)2溶液還吸收了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造成質量偏大,所以可以回答B(yǎng)中的水蒸氣、氯化氫氣體等進入裝置C中。
本題取材牙膏摩擦劑的探究實驗,其中第(5)(7)小問出的不錯,第(5)小問考查影響實驗準確度的因素探討,對學生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第(7)小問設置有臺階,降低了難度,若將“結果明顯偏高增加”設置成填空可能會更好。
24、(14分)
四氯化鈦(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業(yè)材料--鈦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鈦鐵礦(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備TiCl4等產(chǎn)品的一種工藝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往①中加入鐵屑至浸出液顯紫色,此時溶液仍呈強酸性。該過程中有如下反應發(fā)生。
2Fe3++Fe === 3Fe2+
2TiO2+(無色) +Fe+4H+ === 2Ti3+(紫色) +Fe2++2H2O
Ti3+(紫色) +Fe3++H2O === TiO2+(無色) +Fe2++2H+
加入鐵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藝中需要控制條件以形成TiO2·n H2O溶膠,該分散質顆粒直徑大小在_____________范圍。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體TiO2·n 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 (OH)3雜質,還可制得鈦白粉。已知25℃時,Ksp[Fe(OH)3]=2.79×10-39,該溫度下反應Fe (OH)3+3H+Fe3+ +H2O的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____。
(4)已知:TiO2 (s) +2 Cl2 (g)=== TiCl4(l) +O2(g) △H=+140KJ·mol-1
2C(s) +O2(g)=== 2CO(g) △H=-221KJ·mol-1
寫出④中TiO2和焦炭、氯氣反應生成液態(tài)TiCl4和CO氣體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藝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礦物為原料等優(yōu)點。依據(jù)綠色化學理念,該工藝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只要求寫出一項)。
(6)依據(jù)右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雜質的TiCl4 ,可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
|
TiCl4 |
SiCl4 |
熔點/℃ |
-25.0 |
-68.8 |
沸點/℃ |
136.4 |
57.6 |
[解析]
(1)根據(jù)題意給出方程式分析鐵屑的作用就是作為還原劑的,即:將Fe3+還原為Fe2+,另外浸出液顯紫色,說明含有Ti3+,防止Ti3+被Fe3+氧化成TiO2+。參考答案中“生成Ti3+保護Fe2+不被氧化。”有點讓人費解,能不能說成“防止Ti3+被Fe3+氧化成TiO2+”或者說“將TiO2+還原成Ti3+”。
(2)形成TiO2·n H2O溶膠,說明得到膠體,其分散質顆粒直徑大小為10-9~10- 7m(或1nm-100nm);
(3)Ksp[Fe(OH)3]=c(Fe3+)×c3(OH-)=2.79×10-39,25℃時,c(H+)×c(OH-)=Kw=1×10-14;反應Fe (OH)3+3H+Fe3+ +H2O的平衡常數(shù)K====2.79×103。
此問設計精妙!利用數(shù)學關系巧妙代換求出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命題者的獨具匠心可見一斑。
(4)涉及蓋斯定律計算,比較常規(guī),按要求寫出方程式相加即可得出答案:
TiO2(s)+ 2C(s)+2Cl2 (g)=TiCl4(l)+2CO(g) △H=-81KJ·mol-1 (5)依據(jù)綠色化學理念,該工藝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產(chǎn)生了廢氣,廢液,廢渣等。
(6)右表信息可以看出,SiCl4,TiCl4兩者的沸點相差較大,要精制含少量SiCl4雜質的TiCl4可用蒸餾(或分餾)等方法。
這題是典型的化工流程題,問題設置不難。第(3)小問是亮點,精妙!個人覺得加上請計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可能設問更清晰。
23、(15分)
I、磷、硫元素的單質和化合物應用廣泛。
(1)磷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____________。
(2)磷酸鈣與焦炭、石英砂混合,在電爐中加熱到1500℃生成白磷,反應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時,就有________mol電子發(fā)生轉移。
(3)硫代硫酸鈉(Na2S2O3)是常用的還原劑。在維生素C(化學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過量I2溶液,使維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測定溶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發(fā)生的反應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體積的某維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 I2溶液V1 mL,充分反應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 Na2S2O3溶液V2 mL。該溶液中維生素C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鉀(KIO3)和亞硫酸鈉可發(fā)生如下反應:
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檢驗,根據(jù)反應溶液出現(xiàn)藍色所需的時間來衡量該反應的速率。某同學設計實驗如下表所示:
|
0.01mol·L-1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體積/mL |
0.01mol·L-1 Na2SO3溶液的體積/mL |
H2O的體積 /mL |
實驗 溫度 /℃ |
溶液出現(xiàn)藍色時所需時間/s |
實驗1 |
5 |
V1 |
35 |
25 |
|
實驗2 |
5 |
5 |
40 |
25 |
|
實驗3 |
5 |
5 |
V2 |
0 |
|
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V2=__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寶貴的戰(zhàn)略資源,我國的蘊藏量居世界首位。
(5)鈰(Ce)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熱條件下CeCl3易發(fā)生水解,無水CeCl3可用加熱CeCl3·6H2O和NH4Cl固體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備。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在某強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調節(jié)pH≈3,Ce3+通過下列反應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離。完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e3++□H2O2+□H2O === □Ce(OH)4↓+□_______
[解析](1)寫出P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2)每生成1 mol P4時,P由+5價變成0價,電子轉移為5×4=20或C化合價由0價變成為+2價,電子轉移為2×10=20;
(3)n(Na2S2O3)=bV1/1000 mol;與其反應的I2為bV1/2000 mol,與維生素C反應的I2為 mol,即維生素C的物質的量是mol(或其它合理答案);
(4)由實驗2可以看出混合液的總體積為50mL,V1為10mL,V2為40mL,實驗1和實驗2可知實驗目的是探究該反應速率與亞硫酸鈉溶液濃度的關系;實驗2和實驗3可知實驗目的是探究該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系。
(5)題目中給出:“加熱條件下CeCl3易發(fā)生水解”,可知NH4Cl的作用是肯定是抑制水解的,CeCl3水解會生成HCl,可以完整答出:NH4Cl的作用是分解出HCl氣體,抑制CeCl3水解。
(6)根據(jù)題意:“強酸性”或觀察方程式可知缺項是H+,利用電子得失守恒或觀察法就可以配平方程式。2Ce3++H2O2+6H2O=== 2Ce(OH)4↓+6H+
此題考查原子結構示意圖,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與電子轉移計算,滴定中的簡單計算,水解知識,實驗探究變量的控制等,上述皆高中化學中的主干知識。題設中的情景都是陌生的,其中還涉及到稀土知識,其中第(4)小問是該題亮點,設問巧妙,有點類似于2010全國新課標一題,但題目設計更清晰,不拖泥帶水。第6小問的缺項配平有點超過要求,但題中給出提示,降低了難度。
這題拼湊痕跡比較明顯,每小問前后聯(lián)系不強,或者說沒有聯(lián)系。
12、25℃時,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過量金屬錫(Sn),發(fā)生反應:
Sn(s)+Pb2+(aq)Sn2+(aq)+Pb(s),體系中c(Pb2+)和c(Sn2+)變化關系如右圖所示。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c(Pb2+)增大
B.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c(Pb2+)變小
C.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該反應△H>0
D.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2
[解析]答案:D
由于鉛是固體狀態(tài),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平衡不移動,c(Pb2+)不變;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平衡向左移動,c(Pb2+)變大;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平衡向左移動,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H﹤0;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0.22/0.10=2.2,故D項正確。
此題也是新情景,考查平衡移動原理以及平衡常數(shù)計算,題目不偏不怪,只要基礎扎實的同學都能順利作答。
11、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鋰水電池,可作為魚雷和潛艇的儲備電源。該電池以金屬鋰和鋼板為電極材料,以LiOH為電解質,使用時加入水即可放電。關于該電池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劑又是溶劑
B.放電時正極上有氫氣生成
C.放電時OH-向正極移動
D.總反應為:2Li+2H2O=== 2LiOH+H2↑
[解析]答案:C
考生可能迅速選出C項是錯誤,因為原電池放電時OH-是向負極移動的。這個考點在備考時訓練多次。這種電池名稱叫鋰水電池。可推測其總反應為:
2Li+2H2O=== 2LiOH+H2↑。再寫出其電極反應如下:
(-)2Li-2e-=2Li+
(+)2H2O+2e-=2OH-+H2↑
結合選項分析A、B、D都是正確的。
此題情景是取材于新的化學電源,知識落腳點是基礎,對原電池原理掌握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的。
10、常溫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將溶液稀釋到原體積的10倍 B.加入適量的醋酸鈉固體
C.加入等體積0.2 mol·L-1鹽酸 D.提高溶液的溫度
[解析]答案:B
醋酸是弱酸,稀釋10倍,pH增加不到一個單位,A項錯誤,加入適量的醋酸鈉固體,抑制醋酸的電離,使其pH增大,可以使其pH由a變成(a+1);B項正確。
加入等體積0.2 mol·L-1鹽酸,雖然抑制醋酸的電離,但增大了c(H+),溶液的pH減少;C項錯誤。提高溶液的溫度,促進了醋酸的電離,c(H+)增大,溶液的pH減少;D項錯誤。
此題涉及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移動,切入點都是比較常規(guī)的設問,但學生易錯選。
9、下表各選項中,不能利用置換反應通過Y得到W的一組化合物是( )
|
A |
B |
C |
D |
Y |
CO2 |
Fe2O3 |
C2H5OH |
FeCl3 |
W |
MgO |
Al2O3 |
C2H5ONa |
CuCl2 |
[解析]答案:D
A項中是Mg與CO2反應,B項中Al與Fe2O3發(fā)生鋁熱反應,C項中是金屬Na與C2H5OH反應,這三個反應都是置換反應。D項中是發(fā)生Cu+2FeCl3=CuCl2+2FeCl2,不是置換反應,但學生可能將此反應記錯,認為生成了鐵單質。此題難度不大,但素材來自教學一線,考查學生平時學習的錯誤,對實際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