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正確理解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定義,明確焦點、焦距的概念;能根據(jù)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定義推導(dǎo)它們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記住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各種標(biāo)準(zhǔn)方程;能根據(jù)條件,求出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掌握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幾何性質(zhì):范圍、對稱性、頂點、離心率、準(zhǔn)線(雙曲線的漸近線)等,從而能迅速、正確地畫出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掌握a、b、c、p、e之間的關(guān)系及相應(yīng)的幾何意義;利用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幾何性質(zhì),確定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并解決簡單問題;理解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的參數(shù)方程,并掌握它的應(yīng)用;掌握直線與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位置關(guān)系的判定方法.
4.掌握圓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r>0),明確方程中各字母的幾何意義,能根據(jù)圓心坐標(biāo)、半徑熟練地寫出圓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能從圓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中熟練地求出圓心坐標(biāo)和半徑,掌握圓的一般方程:,知道該方程表示圓的充要條件并正確地進行一般方程和標(biāo)準(zhǔn)方程的互化,能根據(jù)條件,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出圓的方程,理解圓的參數(shù)方程(θ為參數(shù)),明確各字母的意義,掌握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的判定方法.
3. 理解“曲線的方程”、“方程的曲線”的意義,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掌握求曲線的方程的方法.
2.能正確畫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qū)域,知道線性規(guī)劃的意義,知道線性約束條件、線性目標(biāo)函數(shù)、可行解、可行域、最優(yōu)解等基本概念,能正確地利用圖解法解決線性規(guī)劃問題,并用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線性規(guī)劃方法在數(shù)學(xué)方面的應(yīng)用;會用線性規(guī)劃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高考中解析幾何試題一般共有4題(2個選擇題, 1個填空題, 1個解答題),共計30分左右,考查的知識點約為20個左右。 其命題一般緊扣課本,突出重點,全面考查。選擇題和填空題考查直線、圓、圓錐曲線、參數(shù)方程和極坐標(biāo)系中的基礎(chǔ)知識。解答題重點考查圓錐曲線中的重要知識點,通過知識的重組與鏈接,使知識形成網(wǎng)絡(luò),著重考查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guān)系,求解有時還要用到平幾的基本知識和向量的基本方法,這一點值得強化。
1. 能正確導(dǎo)出由一點和斜率確定的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從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出發(fā)推導(dǎo)出直線方程的其他形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能根據(jù)已知條件,熟練地選擇恰當(dāng)?shù)姆匠绦问綄懗鲋本的方程,熟練地進行直線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間的轉(zhuǎn)化,能利用直線的方程來研究與直線有關(guān)的問題了.
例1、⑴已知水平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a, b所成的角為,如果將角的平分線繞著其頂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作上下轉(zhuǎn)動, 轉(zhuǎn)動到離開水平位值的處,且與兩條直線a,b都成角,則與的大小關(guān)系是 ( )
A. 或 B. >或 <
C. > D. <
⑵已知異面直線a,b所成的角為70,則過空間一定點O,與兩條異面直線a,b都成60角的直線有 ( )條.
A. 1 B. 2 C. 3 D. 4
⑶異面直線a,b所成的角為,空間中有一定點O,過點O有3條直線與a,b所成角都是60,則的取值可能是 ( ).
A. 30 B. 50 C. 60 D. 90
分析與解答:
⑴ 如圖1所示,易知直線上點A在平面上的射影是ι上的點B,過點B作BC⊥b,
則AC⊥b. 在Rt△OBC和Rt△OAC中,tg=,tg=.顯然,AC>BC,
∴tan> tan,又、(0,,∴ >.故選C.
|
|
|
(2)D(3)C
圖1
例2、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別是AB、PC的中點.
(1)求證:MN⊥AB;
(2)設(shè)平面PDC與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為銳角θ,問能否確定θ使直線MN是異
面直線AB與PC的公垂線?若能,求出相應(yīng)θ的值;若不能,說明理由.
解:(1)∵PA⊥矩形ABCD,BC⊥AB,∴PB⊥BC,PA⊥AC,即△PBC和△PAC都是
以PC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又M為AB的中點,∴MN⊥AB.
(2)∵AD⊥CD,PD⊥CD.∴∠PDA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即∠PDA=θ.
設(shè)AB=a,PA=b,AD=d,則,
設(shè)PM=CM則由N為PC的中點,∴MN⊥PC由(1)可知MN⊥AB,
∴MN為PC與AB的公垂線,這時PA=AD,∴θ=45°。
例3、如圖,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AC=1,C點到AB1的距離為CE=,D為AB的中點.
(1)求證:AB1⊥平面CED;
(2)求異面直線AB1與CD之間的距離;
(3)求二面角B1-AC-B的平面角.
解:(1)∵D是AB中點,△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900,∴CD⊥AB又AA1⊥平面ABC,∴CD⊥AA1.
∴CD⊥平面A1B1BA ∴CD⊥AB1,又CE⊥AB1,
∴AB1⊥平面CDE;
(2)由CD⊥平面A1B1BA ∴CD⊥DE
∵AB1⊥平面CDE ∴DE⊥AB1,
∴DE是異面直線AB1與CD的公垂線段
∵CE=,AC=1 , ∴CD=∴;
(3)連結(jié)B1C,易證B1C⊥AC,又BC⊥AC ,
∴∠B1CB是二面角B1-AC-B的平面角.
在Rt△CEA中,CE=,BC=AC=1,∴∠B1AC=600
∴, ∴,
∴ , ∴.
說明:作出公垂線段和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正確解題的前提, 當(dāng)然, 準(zhǔn)確地作出應(yīng)當(dāng)有嚴(yán)格的邏輯推理作為基石.
例4、在直角梯形ABCD中,∠A=∠D=90°,AB<CD,SD⊥平面ABCD,AB=AD=a,S D=,在線段SA上取一點E(不含端點)使EC=AC,截面CDE與SB交于點F。
(1)求證:四邊形EFCD為直角梯形;
(2)求二面角B-EF-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3)設(shè)SB的中點為M,當(dāng)的值是多少時,能使△DMC
為直角三角形?請給出證明.
解:(1)∵ CD∥AB,AB平面SAB ∴CD∥平面SAB
面EFCD∩面SAB=EF,
∴CD∥EF ∵
又面
∴ 平面SAD,∴又
為直角梯形
(2)平面∥平面SAD
即為二面角D-EF-C的平面角
中
而且
為等腰三角形,
(3)當(dāng)時,為直角三角形 .
,
平面平面.
在中,為SB中點,.
平面平面 為直角三角形。
例5.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AC與BD交于點E,CB與CB1交于點F.
(I)求證:A1C⊥平BDC1;
(II)求二面角B-EF-C的大小(結(jié)果用反三角函數(shù)值表示).
解法一:(Ⅰ)∵A1A⊥底面ABCD,則AC是A1C在底面ABCD的射影.
∵AC⊥BD.∴A1C⊥BD.
同理A1C⊥DC1,又BD∩DC1=D,
∴A1C⊥平面BDC1.
(Ⅱ)取EF的中點H,連結(jié)BH、CH,
又E、F分別是AC、B1C的中點,
解法二:(Ⅰ)以點C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C(0,0,0).
D(1,0,0),B(0,1,0),A1(1,1,1),C1(0,0,1),D1(1,0,1)
(Ⅱ)同(I)可證,BD1⊥平面AB1C.
3.有七種距離,即點與點、點到直線、兩條平行直線、兩條異面直線、點到平面、平行于平面的直線與該平面、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其中點與點、點與直線、點到平面的距離是基礎(chǔ),求其它幾種距離一般化歸為求這三種距離,點到平面的距離有時用“體積法”來求。
2.三種空間角,即異面直線所成角、直線與平面所成角。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它們的求法一般化歸為求兩條相交直線的夾角,通常“線線角抓平移,線面角找射影,面面角作平面角”而達到化歸目的,有時二面角大小出通過cos=來求。
1. 須明確《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中所述的兩個平面是指兩個不重合的平面。
8.球的表面積及體積公式
S球表=4πR2 V球=πR3
⑴球的體積公式可以這樣來考慮:我們把球面分成若干個邊是曲線的小“曲邊三角形”;以球心為頂點,以這些小曲邊三角形的頂點為底面三角形的頂點,得到若干個小三棱錐,所有這些小三棱錐的體積和可以看作是球體積的近似值.當(dāng)小三棱錐的個數(shù)無限增加,且所有這些小三棱錐的底面積無限變小時,小三棱錐的體積和就變成球體積,同時小三棱錐底面面積的和就變成球面面積,小三棱錐高變成球半徑.由于第n個小三棱錐的體積=Snhn(Sn為該小三棱錐的底面積,hn為小三棱錐高),所以V球=S球面·R=·4πR2·R=πR3.
⑵球與其它幾何體的切接問題,要仔細觀察、分析、弄清相關(guān)元素的位置關(guān)系和數(shù)量關(guān)系,選擇最佳角度作出截面,以使空間問題平面化。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